翻新时间:2023-07-22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反思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24课。它所在的第六单元课文是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排的,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本文主人公“渴望要小汽车”和“坚决不要妈妈买”这一巨大的心理反差,强烈地向我们传达着“爱母亲”的信息。
然而,现在这些在春风雨露中长大的独生子,是很少有文中小男孩这样的情感体验的。如何使本堂语文课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这堂课后更加发自内心地爱父母、爱他人,真正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呢?我想,莫过于动之以情!
雅斯贝尔斯曾说: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动;让这个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的高尚情感,撼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与老师的感动产生共鸣。
语文的人文教育,就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语感、文感的磨练,实现“美感”的积淀,发挥其“美化人”的功能。
1、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教育不能没有感动,教师不能没有感动。教师要用自己的感动去感染学生。否则怎能教会孩子学会感动呢?教师接触文本后难以平静的心绪,在教学中化为饱含情感的教学语言、适时深情的小结、与学生如遇知己般的共鸣。这些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2、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通过导入时的两次看图说话,锻炼了言语表达能力和观察力;更重要的是由此形成对比,创设了教学情境,酝酿着滋养心灵的养分──感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又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把握字里行间中的点点情丝,从而走进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小兵的情感世界,与他在思想感情上相互交流,形成共鸣。然后“自化其身”,
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心灵上得到陶冶,成为美的情境中的人物,激发思想情感,达到语文学习的思想性目的。
3、不足: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还发挥得不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第一次开拖拉机
- 难以忘记的一件事
- 寄金老师
- 窗台上昙花盛开
- 当老师提问时……
- 九宫山一游
- 灿烂的晚霞
- 《落花生》的细节
- 精彩的童话世界
- 伴我成长的三个爷爷
- 小乌龟
- 诗情画意 之月亮的手印
- 冰冻太阳光
- 五九六十八
- 月亮花
- 语言和语言之外
- 财政法基本原则的浅议
- 电子商务困扰税收管理的浅议
- 给孩童培植“中国心”——蒋庆先生谈少儿读经
- 生态哲学对社会学的影响与启示
- 人与社会的相遇——社群主义和自由主义之争的全面反思
- 哲学与思想
- 浅议健全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
- 企业所得税法的讨论
- 对获得性适应遗传的探讨
- 训示、期望与传承——熊牟师徒间的学脉相承
- 税法司法化的现代性进路浅议
- 话语实践——哲学研究的新领域、新视角、新方法(2)
- 给中国文化的心脏下一个哲学诊断
- 财政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的浅议
- 《草原》
- 《地震中的父与子》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 《蟋蟀的住宅》
- 《给予是快乐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小英雄雨来》
- 《给予是快乐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威尼斯的小艇》
- 《落花生》
- 《狼牙山五壮士》
- 《珍珠鸟》第二谭时教学设计
- 《再见了,亲人》
- 《珍珠鸟》
-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
- 《金色的鱼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