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09
感知性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试分析《丑小鸭》教学中的感知性活动
感知性活动是个体各种感官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视、听、闻、触动等感知外界事物特征的活动,从中产生对学习对象的兴趣和注意,观察了解学习对象的特征和联系,激发对感知到表象进行想象思考,从而既获得认识的提高,又发展感知能力。
《丑小鸭》这篇课文讲的是丑小鸭因“丑”而到处受人欺负,在经历了种种挫折之后,终因由丑变美而获得了新生的故事,在教学中,为了教出祖国语音文字的美,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一片浓厚美的氛围,我重视学生的感知性活动,让感知性活动发挥以下功能,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一、发挥感知激趣功能
直观形象是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直观印象,反映的对象是非符号性和象征性物体,小学生们的思维特点是直观性强,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
在教学《丑小鸭》时,为了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利用幻灯和图片突出了丑小鸭的“丑”,让学生在感知中体会到了丑小鸭当时的艰难处境,帮助学生在内容上形成上位概念,并培养他们的语言感受力,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二、发挥感知质疑功能
低年级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形象性,因此,感知环境尽量做到能多感官感知,包括视觉、听觉、动觉等,其中视觉形象直观性尤为强烈,在教学中,老师通过简笔画把丑小鸭生活的环境都勾画了出来:从家到森林、从芦苇地再到冰面上,每到一处,都用不同的语言配合简笔画把丑小鸭的生活环境勾勒出来,并在创设情境中引起学生的合理想象,产生疑问。
如,在森林中时,老师渲染出了一片欢乐的气氛:这儿可热闹了,听,松鼠蹭蹭蹭地窜上树梢;看,小鸟儿正站在枝头唧唧喳喳地炫耀自己的歌喉呢,丑小鸭心里很高兴。在这欢乐气氛中引导学生感受丑小鸭的心理活动。热闹中对比出丑小鸭的孤单受欺负,从而让学生自己产生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境况的疑问,并产生对美对丑的正确评价。
三、发挥感知表象功能
感知自身最主要的功能是积累表象。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引导,以积累正确而有序的表象,有用且有意义的表象。
在教学中,老师主要抓住丑小鸭的丑及受人欺负,感到孤单这条主线来展开感知。通过幻灯、实物、学生表演动作、简笔画等手段引起学生对丑小鸭的同情,从而给学生以强烈的印象。
四、发挥感知想象功能
感知想象又叫感知欣赏,这是感知过程中的较高境界。在教学《丑小鸭》过程中,老师把音乐艺术形象与语言艺术形象结合起来,创设与学习内容相适应的音乐形象以渲染学习情境:当春天来临时,在《春之声圆舞曲》中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在音乐声中让学生闭上眼睛,耳边想起老师的配乐朗诵:
“小草儿路上绿了,耳边似乎听到鸟儿的叫声。春天,是年年岁岁又一次蓬蓬勃勃的开始。瞧。湖面上的冰融化了,透明清亮的湖面上映出朦胧的薄雾,映出洁白的云朵,更映出了鲜艳的桃花。”
优美的音乐旋律,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动物与人
- 镜子前的自己
- 小时候的我
- 祖国在我心中
- 梅里纬瑟的圣诞节
- “大腕”老师
- 老妈爱上了QQ农场
- 我的榜样王澍
- 我的好朋友
- 妈妈,我爱您
- 胆小的伙伴
- 味觉最嗅觉的人
- 我们班的调皮生
- 老师的眼睛会说话
- 校园惨案
- 论民事主体的判断标准(下)
- 我国不当得利制度检视
- 把握契机 发展铁路现代物流(1)论文
- 论诚实信用原则——从公正和效率角度分析
- 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公众参与程序问题思考
- 论不可抗力(上)
- 委托代理授权不明问题研究——评民法通则第65条第3款
-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思考(1)论文
-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1)论文
- 公司分立与中小股东权的保护
- 典权与抵押权并存之问题分析
- 试论新发展观视野中人的发展(1)论文
- 中国腐败的治理(1)论文
- 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1)论文
- 论经济增长方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对策(1)论文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 《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 《蟋蟀的住宅》教学片段
- 《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 《蟋蟀的住宅》教学案例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