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9
用昔日的童年触动学生──《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走进第四课《槐乡的孩子》,品读课文,仿佛回到依稀熟悉的童年生活。是那么亲切,那么真切,就如发生在自己的身边。
我的童年在农村度过,大自然无私地将自己的一切馈赠给我们。孩提时代的我们,到塘边摸螺、到山里采菇、到河边捞鱼、到山涧翻蟹……儿时的生活虽然清苦,但却丰富多彩。就如文中所说“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当年的我们也一样,从不向爸爸妈妈要钱,学费和零花钱全是我们自己挣来的。
想想当年的我们,苦过、累过,我们知道辛劳的作用,知道节约的重要,我们的课余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可如今的孩子,条件好了,他们却少了生活体验,少了节俭和勤劳的美德。看着课文,我能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和快乐,可是学生们能感受的那么深吗?我期盼着也能够将自己身边的孩子放飞,让他们到自然中成长。
为了使学生对《槐乡的孩子》有更多的感受和领悟,我先给学生讲述了自己童年有趣而又难忘的课余生活。看到学生听的入境入情,我就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上,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说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对于槐乡孩子的勤劳,学生对此感受最深,对于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学生领悟的比较肤浅。当时有部分学生说第三自然段写的槐乡孩子干活时的样子写得很好,当时天很热他们还在干活.我就趁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热,又读一读描写干活时的句子,学生体会到孩子们劳动时是很快乐的。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涵,但总结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点,看不到面。
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还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要在课堂与生活之间架起一道彩虹。要让他们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要千方百计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切身感受,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有了精神和语言的充足水源,言语的溪水就会哗哗流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最爱吃的水果
- 可爱的小海豚
- 小闹钟
- 奇妙的“脸”
- “爱”或“不爱”
- 我家的电脑
- 玩像皮泥
- 未来的汽车
- 电冰箱的话
- 我的新铅笔盒
- 小闹钟
- 我喜欢我的布娃娃
- 菠萝
- 三只猴子
- 我的书包
- 英文写作
- 电子商务环境中的跨国营业所得征税问题
- 文风方面的毛病
- 毕业论文的语言
- 一个IP建多个Web站点
- 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 毕业论文的结构原则
- 论文术语中英文对译
- 写好序论本论和结论
- 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初探
- 基于CORBA的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性
- 毕业论文的结构
- 毕业论文的性质和写作意义
- 毕业论文的种类和规格
- 执笔注意事项
- 《西门豹》语言积累
- 巧妙切入 自读探究──《西门豹》教学片断
- 《西门豹》文本链接
- 《西门豹》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 《西门豹》词语辨析
- 《西门豹》词语理解
- 《西门豹》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 《西门豹》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西门豹》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 《西门豹》难段讲析
- 《西门豹》难句剖析
- 《西门豹》语言特点
- 《西门豹》课文结构
- 《西门豹》教学杂谈
- 《西门豹》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