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9
用昔日的童年触动学生──《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走进第四课《槐乡的孩子》,品读课文,仿佛回到依稀熟悉的童年生活。是那么亲切,那么真切,就如发生在自己的身边。
我的童年在农村度过,大自然无私地将自己的一切馈赠给我们。孩提时代的我们,到塘边摸螺、到山里采菇、到河边捞鱼、到山涧翻蟹……儿时的生活虽然清苦,但却丰富多彩。就如文中所说“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当年的我们也一样,从不向爸爸妈妈要钱,学费和零花钱全是我们自己挣来的。
想想当年的我们,苦过、累过,我们知道辛劳的作用,知道节约的重要,我们的课余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可如今的孩子,条件好了,他们却少了生活体验,少了节俭和勤劳的美德。看着课文,我能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和快乐,可是学生们能感受的那么深吗?我期盼着也能够将自己身边的孩子放飞,让他们到自然中成长。
为了使学生对《槐乡的孩子》有更多的感受和领悟,我先给学生讲述了自己童年有趣而又难忘的课余生活。看到学生听的入境入情,我就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上,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说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对于槐乡孩子的勤劳,学生对此感受最深,对于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学生领悟的比较肤浅。当时有部分学生说第三自然段写的槐乡孩子干活时的样子写得很好,当时天很热他们还在干活.我就趁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热,又读一读描写干活时的句子,学生体会到孩子们劳动时是很快乐的。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涵,但总结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点,看不到面。
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还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要在课堂与生活之间架起一道彩虹。要让他们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要千方百计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切身感受,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有了精神和语言的充足水源,言语的溪水就会哗哗流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摩尔庄园,快乐童年
- 光阴
- 我喜欢的一句名言
- 一件小事
- 红花和绿叶
- “小冒牌货”— 蝾螈
- 小水滴与大海
- 水仙花
- 对工作负责的我
- 女人最想要的
- 留守儿童需要我们!
- 讲究卫生,保持健康,远离疾病
- 会说话的布娃娃
- 开启网络世界
- 我的梦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式教学问题研究
- PBL教学模式在我国护理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 美国ESL教师教育培养方案的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 浅论建筑屋面节能与防水材料的应用
- 高职专业课程模块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 过度戒备心理问题学生工作案例探析
- 基础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之我见
- 浅谈有机蔬菜及其生产技术
- 大数据时代辅导员信息素养提升的研究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 让与担保的定位―是否是信托
- 流化床煤燃烧过程中SO2的形成及炉内脱硫机理
- 关于加快莘县经济发展的思考
- 新刑诉法视角下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改革
- 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 《黄河的主人》教学札记
- 《黄河的主人》说课设计
-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 《黄河的主人》教学札记
- 《黄河的主人》课文
-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
- 《黄河的主人》教学实录
-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 《黄河的主人》片断赏析
- 《题西林壁》教材理解
-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