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捕捉细节 生成精彩──《小摄影师》教学案例
捕捉细节 生成精彩
──《小摄影师》教学案例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实验学校 康 尉 《小摄影师》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讲的故事并不复杂,但故事中所蕴含的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真挚的爱,却是三年级的孩子不容易体会到的。课堂上孩子们的回答就印证了这一点:读完课题,我指着投影问学生:“图上哪个人是小摄影师?另一个呢?”
紧接着,我想检查一下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你觉得这篇文章中赞扬了谁?”
(很明显,是赞扬高尔基的,因为本单元就是以名人为专题的,况且教学用书上清楚地强调选编课文的目的是“感受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和蔼可亲和关怀爱护”。)
“小摄影师!”孩子们几乎是异口同声。
真出乎意料,我不动声色,想听听他们的理由。哗的一下,举起一片小手。
“小摄影师聪明,他能想到扔给高尔基一个纸团的好注意。”
“小摄影师很有礼貌,说话时用了‘请’字。”
“小摄影师尊敬长辈,他见到人还鞠躬呢!”
“小摄影师爱班集体,他是为了班里的墙报才来找高尔基的。”
……
学生讲得很有道理,那怎样把他们的思路引到高尔基这条线上来呢?我就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了这样一个细节:
师:看样子小摄影师已赢得了大家的喜欢,那在文中高尔基喜欢他吗?
生:喜欢!(齐说)
师:读读课文,你从哪儿看出高尔基也喜欢上了小摄影师?
(学生读课文,找句子。)
生:课文最后写高尔基不愿意见记者,但他却对秘书说,来的如果是位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这就说明高尔基很想再次见到小男孩,也说明他很喜欢小男孩。
师:找得准确,理解得透彻,特别是哪个词语更能体现出高尔基的这种想法?
生:一定!
师:很好!抓住这个词语,读出高尔基的感情!
生读这句话。
师:在高尔基与小摄影师的交往中,有没有什么地方也能看出高尔基很喜欢小男孩呢?
生:当小男孩跑出去时,高尔基大声地喊他回来,要送给他胶卷,这也能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
师:对,想送给小男孩胶卷是因为高尔基真心愿意让他拍照,那高尔基是如何面对小男孩为他拍照的?
生: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
师:请大家齐读第七自然段的第一句,想一想“吩咐”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学生齐读后思考交流。)
生:“吩咐”在这里是说小男孩让高尔基按他要求的姿势坐下。
师:是啊!这是怎么回事呢?再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
生:我认为这里高尔基按小男孩的要求去做,说明他没有一点架子,把小男孩当作朋友看待,非常尊重孩子的意见。
生:高尔基被孩子的天真感染了,觉得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说明他很喜欢这个小摄影师。
师:说得真好。高尔基确实很喜欢这个孩子,所以才那样与小男孩配合。类似的细节处你还能找到吗?
生1: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很久很久”说明时间很长了,高尔基是个大作家,肯定很忙,但他这么长时间还愿意配合小男孩,说明他是很爱小男孩的。
生2:要拍照时,高尔基还侧过脸对着小男孩微笑,可以看出他是真心配合小男孩,喜欢小男孩的。
……
看到我的细节设计得很成功,学生也把文中体现高尔基喜欢小男孩的细节处一一找了出来,我很兴奋地“乘胜追击”:
师:现在你觉得这篇文章仅仅是赞扬小摄影师吗?
生1:还赞扬了高尔基对小男孩的爱。
生2:体现出了高尔基对小男孩的爱护、关心。
生3:老师,课文既然是赞美高尔基的,为什么不取题目为“高尔基”呢?
生4:对,可以叫“大作家”。
生5:我看应该叫“大作家和小摄影师”!
……
在这个课堂上,细节可以分为两方面:
1、作为教师,面对学生的意外回答所设计的一个细节,引导学生往高尔基这条线上来理解课文。教学细节稍纵即逝,要靠教师去捕捉。它犹如课堂的精灵,倏忽而至,稍纵即逝,让人始料不及。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及时捕捉,小心把握。当“意外”出现时,我没有置之不理,也没有简单化处理,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以此为契机,巧妙引导,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让教学因意外而精彩,因真实而成为不可替代的一段师生生命发展的“流程”。
2、文本中有多处体现人物思想感情的细节描写,作为教师,又要巧妙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细节,一一领会。这些细节犹如竹笋,每“剥”一层,就有一段“鲜活”呈现出来,若能一层一层“剥”下去,课堂就会精彩不断。所以课堂上我不断引导学生去品读词句,去捕捉描写高尔基言行的词句,从而体会他对小男孩的爱。以至于后来学生对课题质疑,对课题进行改写也是说明了他们对文本已有了深层次把握,这才是真正的精彩之处啊!
3、精彩的细节应是与整个课堂浑然一体,和谐共存的。设计细节不是为了刻意追求“亮点”,也不是孤立地设计某个片断,细节是整体的细节,是为整堂课教学服务的,精彩的细节只有放在流动的课堂教学中,才能彰显其价值。教学细节,它看似平常,平常中蕴涵智慧,它看似简单,简单中孕育深刻。课堂上正是有了这样灵动的细节,我们的教学才那样激情跌宕,那样隽永俊秀。捕捉好细节,便营造了一份美丽,生成了一份精彩,让课堂因此而熠熠生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卢娜·洛夫古德与魔法石
- 刀
- 我的老师
- 鼠年小福星
- 我的好朋友
- 时光倒流
- 令我讨厌的表弟
- 我是坏女孩
- 菜鸟猎人
- 离开是什么
- 玫瑰庄园
- 廉洁奉公的楷模
- 老小姐的母爱
- “欠揍”老妈
- 最畅销的商品
- 证券投资学的必要性
- 探讨透过社会心态看当代青年政治认同
- 研究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问题
- 研究关于国外股民的炒股文化
- 汪曾祺作品中的中华人文精神
- 江总宫体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 煤炭环境保护的整治策略
- 证券投资学课程实验内容设计
- 广播调查报道的制度保障
- 余华小说的先锋叙事及其转型
- 研究城区低碳和环境污染保护
- 新理性精神与文学理论
- 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 浅论政治法律的基础及博弈
- 分析地方财政管理体制
- 《信客》简案
- 核舟记
-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
- 《蜡烛》教案
- 《生物入侵者》教案设计
- 《生物入侵者》教案
- 《核舟记》教学设计2
-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 《芦花荡》创意教案设计
- 《蜡烛》创意教案设计
-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 《芦花荡》通案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 唐雎不辱使命
- 《芦花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