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06
《奇怪的大石头》参考资料
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原名仲揆,蒙古族,湖北黄冈人。曾留学日本和英国。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曾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中央研究员地质研究所所长。建国后任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等。中科院地学部委员。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选为中国科协主席,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
李四光曾从事( ting)科化石和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长期以来,国际上一直充斥着中国内地第四纪元冰川的谬论。1921年,他在太行山东麓和大同盆地首次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30年代在长江中下游庐山、黄山、九华山、天目山等地发现了各类冰蚀、冰碛地形和冰碛物,撰写了经典名著《冰期之庐山》,划分了四次冰期和三次间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得到国内外同行积极评价。40年代考察了川东、鄂西、湘西、桂北和贵州高原等地,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论述冰川遗迹和冰期划分的论著。50年代在北京西山地区鉴定了多处冰川遗迹,并在60年代初亲自规划和主持全国的第四纪冰川研究工作。
李四光毕生倡导以力学观点研究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及组合的规律,认为各种构造行迹是地应力活动的结果,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理论,驱散了“中国贫油论”的迷雾,指导了我国石油地质普查工作,对我国东部油田的发现,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李四光为地震地质和地震预报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李四光在晚年,为我国地热的开发和利用也做了很多工作。著有《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中国北部之 ting科》《中国地质学》《冰期之庐山》《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及文集《天文、地质、古生物》等。
〖地质学〗
研究构成地球的物质和地壳构造,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学科。
〖冰川〗
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作冰川。
〖秦岭〗
横亘于陕西省中部偏南。东西走向。是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也是中国地理上南北方分界线的一部分。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
〖长江流域〗
长江流域指长江干支流的集水范围,亦即集水面积,通称流域面积,为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8.8%。包括15个省(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甘肃、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广东、福建)2个自治区(西藏、广西)1个直辖市(上海)的全部或部分地区。长江流域的自然分界线,北以巴颜喀拉山、西倾山、岷山、秦岭、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淮阳丘陵等与黄河和淮河流域为界,南以横断山脉的云岭、大理鸡足山、滇中东两向山岭、乌蒙山、苗岭、南岭等与澜沧江、元江(红河)和珠江流域为界;东南以武夷山、石耳山、黄山、天目山等与闽浙水系为界;长江源头地区的北部以昆仑山与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为界;两部以可可西里山、乌兰乌拉山、祖尔肯乌拉山、尕(gǎ)恰迪如岗雪山群与藏北羌塘内陆水系为界;南部以唐古拉山与怒江流域为界;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形平坦,水网密布,与淮河流域难以分界,通常以通扬运河附近的江都至拼茶公路为界;长江三角洲南部以杭嘉湖平原南侧丘陵与钱塘江流域为界。长江流域轮廓,像两端窄、中部宽的菱角,介于东经90°33′至122°25′,北纬24°30′至35°45′之间,东西直距3000公里以上,南北宽度除江源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处,一般均达1000公里左右。因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汇入长江,从某种意义说,淮河也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如加上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的面积则接近200万平方公里。
〖第四纪冰川〗
约250万年前至今。在这个时期里,高纬度地区曾广泛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气候也异常寒冷,人们将处于这个时代的冰川称为第四纪冰川。
〖遗迹〗
古代或旧时代的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出水痘
- 我最想游泳
- 一周心情表
- 美丽的圣诞树
- 正确的方法=成功
- 我发疯了
- 捉蝶记
- 住旅馆
- 登长城
- 出奇制胜
- 打扫卫生
- 从五米到五十米再到五百米
- 数学考试之后
- 不劳而获真可耻
- 快乐的秋假
- 手术室进修总结
- 个人自查自纠工作报告
- 青年志愿者个人总结
- 医生进修总结
- 设备科个人工作总结
- 毕业论文设计总结
- 个人业务进修总结
- 纪检监察个人总结
- 理论培训总结
- 教师学期小结
- 医师进修总结
- 建筑师个人小结
- 个人专业技术总结
- 监狱个人工作总结
- 教师进修总结
- 哲学与思想
- 给孩童培植“中国心”——蒋庆先生谈少儿读经
- 财政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的浅议
- 地方税收立法的法制规制
- 分析国内税收规划状况与策略
- 企业所得税法的讨论
- 话语实践——哲学研究的新领域、新视角、新方法(2)
- 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法的“混双”模式
- 对获得性适应遗传的探讨
- 浅谈如何建立高效率的税收征管模式
- 国内销售企业税收的规划
- 分析扩大需要与税收政策调节
- 东西方的伊斯兰教和其他宗教在当代社会中的境遇
- 分析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
- 和谐社会下的遗产赠与税浅议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反思
- 《一次成功的实验》中心思想
- 谦让赢得邻里心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杂谈
- 《给予树》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 《一次成功的实验》带给我成功的契机
- 经历风雨 走向成功──《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故事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日记
- 《一次成功的实验》课堂实录
- 《一次成功的实验》点拨难句
- 《给予树》参考资料
- 用爱心看世界
- 学会礼让
- 《一次成功的实验》写作特点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