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25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杂谈
〖在教学中运用“文中提示语”的设想〗
在教学中运用好“文中提示语”,还应当在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方面发挥提示语的作用。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奇怪的大石头》中的第二个提示语是:“想不到,这项研究成果竟然和童年的疑问有关。”这个提示语体现了李四光的“不怀疑不能见真理”的名言。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围绕这个提示语开展讨论,并辅以适当的点拨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疑问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将对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阅读期待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注重整合,让资料袋“物尽其用”〗
资料袋不是“单纯的资料”,而是课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研读教材之后,分析每一个资料袋的作用,将资料袋的使用与课文的学习结合起来,就能引导学生用好资料袋,使其“物尽其用”。
《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之后的资料袋为学生提供了李四光经过长期研究,为祖国摘去“贫油国”帽子的资料。学生通过这个资料,反过来再读课文,就能够知道李四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时候善观察、爱提问是分不开的。
整合的课程观,还要求学生将资料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丰富语言积累,从而“一物多用”。
这一课写的是地质学家李四光,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对课文中出现的许多专业名词都不太懂,所以我在学生以口语猜测之后,又进行了详细讲解。在理解课文内容时,第一段我以指导学生怎样读为主,先让其围绕是怎样的石头及他们怎么围着石头捉迷藏的读书,在学生说了以后,让其抓住主要词来读,使学生学会边读边想。然后进行角色朗读,表现出李四光的特点,让学生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已评出应读出李四光的什么特点怎么读。最后通过他解决这个问题花费的精力与时间及由此而得到的成果的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已学了这一课有什么体会,学生在对比的情况下体会出做事要多思考,不要轻易放弃没有解决的问题。但在对比时最后两段的朗读指导有点少,有的学生读得不流利。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打字比赛
- 天使——妈妈
- “动物”家庭
- 我的妈妈
- 爱笑的妹妹
- 我家的“Happy狂”
- X X=反差
- “讨厌”的妹妹
- 令我最骄傲的一件事
- 好朋友
- 小书迷
- 我是环保小卫士
- “坏”妈妈
- 被子里的母爱
- 我为书狂
- 论高职院校诚信校园文化建设
- 浅谈高师教育改革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尝试
- 浅谈对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现状的反思
- 浅谈主持人采编能力的重要性
- 浅谈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及问题解决
- 关于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理论分析
- 互动的观看表演——电影传播中的受众分析(1)
- 数字转播车规模设计思路的突破与一级切换并车的实践(1)
- 关注新课程中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
- 经济类节目主持人的非言语沟通技巧(1)
- 投入不足:农村基础教育面临危机
- 中国教育史上教师角色的德育职能定位关
- 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分析与思考
- 浅谈对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思考
- 世纪转折时期的历史见证 ----论90年代中国的影视文化(1)
- 无法琢磨的花生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片断与点评
- 松鼠是益兽吗?
- 《小松鼠找花生》第二课时教学案例与评析
- 松鼠
- 花生小资料
- 《小松鼠找花生》课前准备题
- 松鼠饲养小知识
- 松鼠简介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反思
- 《识字二·自选商场》教学杂谈
- 食物到哪儿去了?
- 松鼠习性介绍
- 落花生简介
- 蚂蚱打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