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积累与阅读并举──《我不能失信》教学一得

积累与阅读并举──《我不能失信》教学一得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3

积累与阅读并举──《我不能失信》教学一得

《我不能失信》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母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课文除了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外,还要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也留下了不少的熟语。如“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一言九鼎”、“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一诺千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人无信不立,鸟无翅不飞”、“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等等,无不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守信重要性和必要性。想到此,我就决定把这些熟语揉入到这一课的阅读教学中去,让熟语的运用加深学生对庆龄这种可贵品质的感受,也希望通过课文的运用,深化这些熟语的积累。

于是,我课前先出示以上这些熟语让学生熟读,再让他们谈谈自己对以上熟语的理解,然后导入本课的学习。未雨绸缪,情先文生。熟语的初步领会为本文的学习铺垫了较好的情感基础,同时也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在接下去的讲读课文时,我抓住文章的最后一句设计问题:宋庆龄点点头,甜甜地笑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

在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作了不同的回答后,我又要求用上一些刚才的熟语加进去回答。这样一来,把刚才的熟语跟宋庆龄的守信品质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熟语,应用熟语。

接下来的本课教学中,我安排了人物的角色朗读,在一遍的课文角色对话朗读后,我又提出了在人物的语言中用上熟语表述的建议,让学生先自我准备,然后再与同学进行角色对话,进一步巩固熟语的积累和运用。

现摘录部分如下:

“爸爸,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她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吗!”庆龄说。

“不行!不行!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再说,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意思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不是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吗?

“我明白了,我们的庆龄是个一诺千金的孩子。”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说,“那你就留下来吧!”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我明白了,我们的庆龄是个一言九鼎的孩子。”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说:“那你就留下来吧!”

至此的学习,学生已经能较好地运用和理解以上的这一些熟语,也对宋庆龄的守信品质领会至深,达到了文道结合的理想教学效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给奶奶的一封信
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
奇趣“怪石”
我的舅舅
第一节乒乓球课
淘气的小表弟
我玩(打)游戏,老妈打(玩)我
二十年后
我的妈妈
如果我有一朵七色花
读《落花生》有感
夜晚突然停电了
我第一次爬山
荷塘月色
阳光下的花朵
节约型社会倡议书
教育局长先进性教育党性分析(剖析)材料
学校爱护环境卫生倡议书
助残倡议书
节约型社会倡议书
市海洋与渔业局社会服务承诺书范文
“扶贫助学献爱心”倡议书
交通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社会服务承诺书
乡镇扶贫助学倡议书
2016公司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党员承诺书
自来水公司供水服务承诺书范文
关于节约能源的倡议书
就业承诺书
县电力局供电服务承诺书范文
关系营销中顾客关系管理的特点及策略
雇主品牌构建刍议——以W公司创建雇主品牌实践为例
江汉平原湿地农业技术体系探讨
论电子商务中的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_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无店铺销售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连锁销售企业促销效果研究
论“安乐死”的法律思考_法学理论论文(1)
论我国设施园艺建设的宏观管理
试论现代司法理念的内涵及其深化_法学理论论文(1)
论汽车行业虚拟体验营销模型的构建
浅议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险_法学理论论文(1)
草坪养护技术要点
吉林市松花江高新水岸园景观设计方案
论大运河区域生态基础设施战略和实施途径
北美屋顶绿化政策对北京的启示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4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9第一课时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10
《和时间赛跑》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7第一课时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之一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8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2
《太阳》
《毛主席在花山》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1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杂谈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6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3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7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