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
本单元都是以“秋天”为主题来组织的,包括秋天的古诗、秋天的散文、秋天的现代诗等。《听听,秋的声音》是本单元中又一篇和秋天有关的现代诗,而且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再读中展开想象,和同学交流读后体会。
3、仿照课文,补写几句诗。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
,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在上课伊始,我就播放了一段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并陪以声情并茂的课文范读,使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感受到秋天的各种声音,感受到秋天的美,并鼓励学生仔细倾听,想象画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朗读欣赏,感受诗情
这首试的前三小节结构一样,老师重点指导第一小节。先让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在学生读到“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黄叶道别的话音”时,老师问,如果你就是大树你准备怎么同黄叶道别?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移情入境,体会诗境,使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产生情感共鸣。然后在指导朗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而第二、三小节老师放手让学生去自由度,并和小伙伴合作,演一演蟋蟀和阳台、大雁和人们是怎样道别。这样既让学生在合作中训练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又激发了学生情感,因而朗读指导不用花什么力气就水到渠成了。
在学生朗读了整首诗以后,学生理解了整首诗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老师以配乐朗读表演的形式,激励学生背诵整首诗,积累语言,再学生兴趣高涨之即,轻松地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并加上自己人的动作,表情加以表现,这实际上又是一个高层次的训练,赏读课文,内化语言。
三、想象创作,读写小诗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装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在学生配乐朗读、背诵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写课文,创作小诗,这一环节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找了很多秋天的图片音像资料,并在课前要求孩子画好秋天的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想像图画有哪些秋的声音,秋天的声音像什么,并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说。学生有的说:“听听秋的声音,秋雨滴答、滴答,像秋姑娘弹起了动听的声音。”有的说:“秋风吹动树叶,刷啦刷啦,像秋姑娘发来的电报。”还有的说:“小河哗啦,哗啦,像在和青蛙告别”……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如同一片火花去点燃另一片。在这学生思维的兴奋上让学生给自己的画配一首小诗,学生就发挥了令人惊异的创造潜能。
总之,教完这课以后,我的收获颇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语感,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开辟各种途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金海滩
- 看成绩报告单感想
- 笔袋
- 第一次鼓起勇气
- 告别一年级
- 小花洒
- 读《一百个名人成才故事》
- 桃花落了
- 我的神奇朋友
- 吃哈根达斯
- 我也是宝贝
- 学国际象棋第一天
- 下跳棋
- 颜色的语言
- 袖珍姑娘
- 组织变革理论研究与评述(1)论文
- 论企业效率来源与组织形式(1)论文
- 我国内部审计与西方内部审计的差距
- 法律视角下的政府审计质量控制
- 论团队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1)论文
- 论供电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构建(1)论文
- 农村审计组织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 农村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
- 教师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习得性无力感
- 银行营业网点非现场风险审计初探
- 论从实践观点看组织中的学习(1)论文
- 谈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 论建设学习型企业(1)论文
- 浅议代建制建设项目政府审计的应对措施
- 论国外虚拟团队现状及发展趋势(1)论文
- 《天净沙·秋思》简案
- 《观沧海》简案
- 《观沧海》教学设计
- 《天净沙·秋思》简案
-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观沧海》教学设计
- 似水流年,乡情如歌──《次北固山下》教学案例
- 《天净沙·秋思》简案
- 《观沧海》教学设计
- 《天净沙·秋思》教学案例
-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评点
- 《天净沙·秋思》简案
- 《观沧海》教学设计
- 三步读诗法──观蔡艳老师《观沧海》教学课后有感
-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杂谈
- 《天净沙·秋思》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