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
本单元都是以“秋天”为主题来组织的,包括秋天的古诗、秋天的散文、秋天的现代诗等。《听听,秋的声音》是本单元中又一篇和秋天有关的现代诗,而且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再读中展开想象,和同学交流读后体会。
3、仿照课文,补写几句诗。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
,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在上课伊始,我就播放了一段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并陪以声情并茂的课文范读,使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感受到秋天的各种声音,感受到秋天的美,并鼓励学生仔细倾听,想象画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朗读欣赏,感受诗情
这首试的前三小节结构一样,老师重点指导第一小节。先让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在学生读到“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黄叶道别的话音”时,老师问,如果你就是大树你准备怎么同黄叶道别?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移情入境,体会诗境,使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产生情感共鸣。然后在指导朗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而第二、三小节老师放手让学生去自由度,并和小伙伴合作,演一演蟋蟀和阳台、大雁和人们是怎样道别。这样既让学生在合作中训练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又激发了学生情感,因而朗读指导不用花什么力气就水到渠成了。
在学生朗读了整首诗以后,学生理解了整首诗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老师以配乐朗读表演的形式,激励学生背诵整首诗,积累语言,再学生兴趣高涨之即,轻松地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并加上自己人的动作,表情加以表现,这实际上又是一个高层次的训练,赏读课文,内化语言。
三、想象创作,读写小诗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装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在学生配乐朗读、背诵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写课文,创作小诗,这一环节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找了很多秋天的图片音像资料,并在课前要求孩子画好秋天的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想像图画有哪些秋的声音,秋天的声音像什么,并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说。学生有的说:“听听秋的声音,秋雨滴答、滴答,像秋姑娘弹起了动听的声音。”有的说:“秋风吹动树叶,刷啦刷啦,像秋姑娘发来的电报。”还有的说:“小河哗啦,哗啦,像在和青蛙告别”……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如同一片火花去点燃另一片。在这学生思维的兴奋上让学生给自己的画配一首小诗,学生就发挥了令人惊异的创造潜能。
总之,教完这课以后,我的收获颇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语感,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开辟各种途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钓龙虾
- 帮助小妹妹
- 我最喜欢的《西游记》
- 玩影子的游戏
- 第一次喂鸽子
- 玩三原色
- 第一次借书
- 光线游戏
- 影子的游戏
- 颜色的游戏
- 除夕之夜
- 童梦节随想
- 玩“跳跳球”的收获
- 影子的游戏真好玩
-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 数学课课后反思
- 服装设计中的装饰工艺的美学思考
- 以风味小吃论传统美食英译现状及对策
- 论英语教师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建议
- 分析农村初中政治科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及改进意见
- 议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及教学展望
- 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
-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 新教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 对于观念陶艺的构思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的点滴认识
- 地方传统元素的图形意义
- 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 服装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的方法分析
- 传统艺术在旅游商品中的实用性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作特点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结构分析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难句解析
- 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感
- 叶圣陶简介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疑点解析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相关背景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词句积累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心思想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
- 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感
- 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感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词语解释
- 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你明白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