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8
双峰插云
巍巍天目山东走,其余脉的一支,遇西湖而分弛南北,形成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南山、北山。其中的南高峰与北高峰,古时均为僧人所占,山巅建佛塔,遥相对峙,迥然高于群峰之上。春秋佳日,岚翠雾白,塔尖入云,时隐时显,远望气势非同一般。
南宋时,两峰插云列为西湖十景之一,清康熙帝改题为双峰插云,建景碑亭于洪春桥畔。其时双峰古塔毁圮已久,以至连此景原有的内涵也一度难为人知,‘插云’者,虚言也。设景碑亭于此,实为权宜之计。浮图对立晓崔巍,积翠浮空霁蔼迷。试向凤凰山上望,南高天近北烟低。这是南宋诗人王洧的《两峰插云》诗,它告诉人们:双峰插云的景观。南宋时,从凤凰山上望之,方可得其神采。
明代的李流芳,却主张到苏堤第三桥望山桥上观赏此景,他在《西湖臣游图题跋。两峰罢雾图》中写道:(三桥龙王堂,望湖西诸山,颇尽其胜。烟林雾障,蚋带层叠,淡描浓抹,顷刻百态,非董、巨妙笔,不足以发其气韵)
清以后,双峰之巅已无塔影,赏景位置则移易到湖上,因为洪春桥畔尽管建有景碑亭,但游人到此只见林木葱蔚,(双峰)连影子也无觅处,倒不如泛舟湖上,尚能遥指云中峰峦,心驰神往于登临其巅俯看尘寰的宏阔高远。故陈璨《双峰插云》诗云:(南北高峰高持天,两峰相以不相连。晚来新雨未雨之时,四山云锁二尖。)
后来钟毓龙在《说杭州》中也提出:(欲雨未雨之时,四山云幂,而南、北两峰以高故犹露其巅。此本为湖中遥望之景。清初必欲求其地以立碑,乃置之行(洪)春桥畔。)湖中之景变成了陆上之景。
双峰插云虽然自古至今其观党的地点和方式迭经变化,但南、北两面三刀高峰都是西湖群山中极富登临之胜的著名山峰却至今未变。南高峰临折西湖,峰高二百五十七米,登山途中,峻岩显露,绝壁峥嵘。登上山巅向东俯瞰,西湖全景历历在目,不是画图,胜似画图。北高峰海拔三百十四,是灵隐寺的坐山,从寺西侧上山,石磴多至数千级,盘折回绕三十六弯,沿途山溪清流回转,林木重叠,古人有诗赞道:(一路松声长带雨,半空岚气总成云)。山东侧,建有西湖叭一的载人索道,全长六成余米,上下山往返只需六七分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大海
- 象棋趣事
- 我爱我的祖国
- 有趣的科学课
- 我的老师
- 学滑板
- 美丽的家乡
- 我喜欢吃的水果——石榴
- 帮助奶奶做家务
- 雨后
- 好玩的农场游戏
- 失败的足球赛
- 我的课余生活
- 我喜欢的玩具——“超音速”
- 耳朵“聋”了
- 2012年国庆节大型主题联谊会活动方案
- 中秋节小学生回收月饼盒活动方案
- 中学生心理卫生计划节目策划
- 2012年小学国庆庆祝活动方案
- 元旦晚会宣传策划书
- 商场中秋节促销活动企划方案
- 服装国庆节推广方案
- 超市中秋节活动企划方案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策划案
- 毕业汇报演出策划方案
- 团日活动策划书
- 2012年幼儿园庆祝国庆节活动方案
- 迎国庆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 商场中秋国庆营销策划方案
- 庆祝教师节中秋节企划方案
- 关于完善渎职罪的立法思考(3)法学理论论文(1)
- 常设仲裁法院:历史与当代法学理论论文(1)
- 常设仲裁法院:历史与当代(5)法学理论论文(1)
- 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现状和问题(2)法学理论论文(1)
- 欧共体法律体系研究(13)法学理论论文(1)
- 常设仲裁法院:历史与当代(3)法学理论论文(1)
- 常设仲裁法院:历史与当代(2)法学理论论文(1)
- 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4)法学理论论文(1)
- 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现状和问题法学理论论文(1)
- 论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法学理论论文(1)
- 国企改制中的法律纠纷和对策(2)法学理论论文(1)
- 公司法修改前瞻(7)法学理论论文(1)
- 欧共体法律体系研究(12)法学理论论文(1)
- 关于完善渎职罪的立法思考(8)法学理论论文(1)
- 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5)法学理论论文(1)
- 《父亲和鸟》教学设计
-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 《地球爷爷的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
- 《白杨》教学设计
- 《月光曲》教学设计
-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 《画杨桃》教学设计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 《争吵》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