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18
“零距离”交流的质
在新课改的今天,“交流”不算一个新名词,“交流”,不仅仅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手段,更是现代人的一种重要能力。在今天市名师送教下乡的活动中,我们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教师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让我们真正体会到“零距离”的交流。真正达到交流的质。
课堂交流,它应当有可供客观衡定的质量标准。这就首先要区别“课堂交流”与“提问应答”之间的区别。
第一,提问应答常常是学生有充分的探究准备之后的主动要求和自我展示。
第二,在传统的逐段讲问的课堂中,面对教师琐碎的提问,学生习惯于简单回答,往往只是从课文中找个词语或句子以读代答,很少有自己的见解和感悟;而课堂交流则应当以成段的话语,进行有头有尾、有理有据的阐述。如果学生不会交流,教师则应当引导学生逐步学会交流,而不能消解了“质”的意识,淡化了“引导过程”。
第三,提问应答多数形成的只是师生双向之间的短距离交往,而交流则往往体现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思维碰撞,有助于激起头脑“风暴”。在课堂中,严丽萍老师上课时的引导过程,让我感动着和激动着。
严丽萍老师在教学《好汉查理》一课时,课前谈话交流:“你们觉得这一单元的课文怎么样?”让孩子们畅说欲言说感受。引导孩子们初识课文交流时:“你喜欢这篇课文吗?为什么?”为了了解查理以前的表现,常常搞恶作剧的行为,严老师引导的话题是:“查理以前常搞恶作剧,你想,他可能会做哪些恶作剧?”还有比这个更接近孩子们生活的话题吗?因此孩子们精彩的回答让听课的老师们也鼓掌。在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老师站在三个角色之间,查理\\杰西\\和杰西的爸爸罗伯特。她充当文章的作者,在引导孩子们角色朗读时,为了让孩子们更体会人物说话时的情感时,“查理,再彬彬有礼些!”“查理,拍拍胸脯说一说……”显然,让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中交流赏析课文,品味语言,我想这才是有浓浓语文味的课堂交流。从这堂课中,严老师不仅注重交流,而且能够坚持“交流”的方向和要求,体现了引导学生在交流中逐步学会交流的质量意识,真的值得我们学习。
在下午老师们面对面交流时,更是亲切及体现交流的质。
在台下坐着的都是在第一线的老师们,难得与这些老师面对面,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与名师探讨平时教学中碰到的疑问及解决的对策。问题是很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朗读?有哪些可供参考?识字教学到底如何安排更适合新课程?略读课文如何把握“度”?问题是实在的,面对老师们的提问,每个老师都根据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畅所欲言,“让我补充一点”“我还想针对这个问题说点自己的看法”“这个问题我们也正在实践中,我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以后还可以在教学中探讨……”虽然已接近寒冬,可交流的室内却是热气腾腾。没有距离,就如平时我们同事之间的研讨;没有距离,都把她们当作其中的一员,侃侃而谈;没有距离,她们都是那么珍惜每一个问题解决交流的时间,针对性的提出实践价值的建议……
在今天的语文学习中,合作交流不仅是一种学习手段,也是应该培养的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不管在课堂教学中,还是教研中,我们在这方面还待提高,至少我认为我该往这方面努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游黄河和大芦湖
- 我也追星(周笔畅)
- 黄河需要诚信
- 给黄河的一封信
- 又读黄河
- 我也追星(贝多芬2)
- 我也追星(周杰伦)
- 我也追星(居里夫人)
- 心系黄河
- 我也追星(韩庚)
- 黄河一日游
- 我也追星(海伦·凯勒)
- 拯救黄河
- 我也追星(贝多芬3)
- 黄河壶口瀑布
- 艺术作品的本质研讨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 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利益协调机制
- 学生伤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四)(1)论文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利用研究
- 学生伤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三)(1)论文
- 法国文学课程多元教学策略研究
- 人格的法学意义(1)论文
- 论共同危险行为(1)论文
- 学生伤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二)(1)论文
- 侵权法上因果关系理论研究(上)(1)论文
- 论利益协调及其机制建立
- 论新一轮相亲电视节目热的冷思考
- 浅论以人为本的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 素描艺术和人文教育的症结及其相关性
- 《检阅》 范文习作
- 《争吵》 考点练兵1
- 《争吵》 范文习作
- 《检阅》随堂练习 提高篇
- 《争吵》 教师语录
- 《检阅》 重点问题探究
- 《争吵》 作者简介
- 《检阅》 教案讲义2
- 《检阅》 教案讲义1
- 《检阅》 写作指导
- 《争吵》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 《争吵》 重难点分析
- 《检阅》随堂练习 巩固篇
- 《和时间赛跑》 趣闻故事
- 《和时间赛跑》随堂练习 提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