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1
《古诗两首》问题探讨
春日
朱 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首《春日》从诗句上看,是一首写春游的诗──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其中“胜日寻芳”,点破时令是春日,诗人的活动是春游踏青。“泗水滨”交代春游的地点。第二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春景,场景是阔大的,表明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受。后二句是写“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诗人对东风作了人格化的描写,是说当你一旦感受到拂面的东风时,它已经给大地披上了全新的春装。“万紫千红总是春”,色彩绚烂,形象鲜明,意境宏大,是描写春光的神来之笔。它如今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并赋予了新的含意。这首诗赞美了春天的繁荣,充满了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格调健朗,令人感奋激昂。仅从字面看,也算得上是写景抒情的佳作了。
其实朱熹写作这首诗,目的不在于咏春,写春游。而是以理学家的眼光在讲一番深刻的道理。
诗中首句所说的“泗水”,在山东省中部,春秋时代孔子曾经在此讲学传道,教授弟子,逝世后也埋葬在这里。南宋时,北方国土已经被金人占领,朱熹不曾北上,自然不可能到“泗水滨”去“寻芳”。这里的“泗水滨”是暗指孔门,代指孔子儒学;“寻芳”则是指探求圣人之道。泗水寻芳就是到孔子那里去寻找 真理,这就是诗的主题。诗的后二句意在启发、引导人们认识到:孔子儒学的要义,一旦广为普及,被大家欣然接受,并取得新的认识,便会领略到“闻道”的乐 趣,从而给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蓬勃的生机和崭新的气象,发生巨大的变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全诗采用比兴手法,寓景以议论,寓物以说理,不是抽象地讲道理,而是带有哲理的韵味和情趣,因而此诗既具有自然审美情趣,又具有哲理审美高度。
正如后人评论朱熹的诗作所说:“因他胸中先有许多道理,然后寻诗家言语衬托出来,此却别是一路。”也就是说,朱熹是用真正的诗歌语言来表达哲理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快乐的抽奖活动
- “虎头”“蛇尾”
- 我真的很棒
- 调皮可爱的小狗
- 无往不胜的童话
- 我的 鹦 鹉
- 我喜欢的一个人
- 爱动脑筋的我
-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
- 我是一片秋叶
- 我的好朋友魏佳慧
- 中国,加油!
- 我和妈妈的争吵
- 我喜爱的一本书
- 新成员“旺旺”
- 企业人才管理的探索 (1)
- 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基础的企业绩效评价(1)
- 企业动态战略管理研究(1)
-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1)
- 管理技术创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现实选择(1)
- 《石油企业管理创新之我见》(1)
- 战略管理的设计、实施和评估(1)
- 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1)
- 刍议当前我国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1)
- 论企业战略管理的渐进性特征(1)
- 三种战略管理理论的比较分析(1)
- 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者收购(MBO)的思考 (1)
- 论国有企业干部管理体制改革(1)
- 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1)
-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与新趋势(1)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0第一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0第二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4第二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2第二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3第二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4第一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3第一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2第一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3第四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5
- 《地震中的父与子》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3第三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