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1
《古诗两首》问题探讨
春日
朱 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首《春日》从诗句上看,是一首写春游的诗──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其中“胜日寻芳”,点破时令是春日,诗人的活动是春游踏青。“泗水滨”交代春游的地点。第二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春景,场景是阔大的,表明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受。后二句是写“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诗人对东风作了人格化的描写,是说当你一旦感受到拂面的东风时,它已经给大地披上了全新的春装。“万紫千红总是春”,色彩绚烂,形象鲜明,意境宏大,是描写春光的神来之笔。它如今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并赋予了新的含意。这首诗赞美了春天的繁荣,充满了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格调健朗,令人感奋激昂。仅从字面看,也算得上是写景抒情的佳作了。
其实朱熹写作这首诗,目的不在于咏春,写春游。而是以理学家的眼光在讲一番深刻的道理。
诗中首句所说的“泗水”,在山东省中部,春秋时代孔子曾经在此讲学传道,教授弟子,逝世后也埋葬在这里。南宋时,北方国土已经被金人占领,朱熹不曾北上,自然不可能到“泗水滨”去“寻芳”。这里的“泗水滨”是暗指孔门,代指孔子儒学;“寻芳”则是指探求圣人之道。泗水寻芳就是到孔子那里去寻找 真理,这就是诗的主题。诗的后二句意在启发、引导人们认识到:孔子儒学的要义,一旦广为普及,被大家欣然接受,并取得新的认识,便会领略到“闻道”的乐 趣,从而给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蓬勃的生机和崭新的气象,发生巨大的变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全诗采用比兴手法,寓景以议论,寓物以说理,不是抽象地讲道理,而是带有哲理的韵味和情趣,因而此诗既具有自然审美情趣,又具有哲理审美高度。
正如后人评论朱熹的诗作所说:“因他胸中先有许多道理,然后寻诗家言语衬托出来,此却别是一路。”也就是说,朱熹是用真正的诗歌语言来表达哲理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赏识
- 我最敬佩的人
- 老师,我想对你说
- 下了一场春雨
- 永远的快乐
- 和春天有个约会
- 妈妈的手
- 春真的来了
- 快乐五彩的童年
- 春到
- 捉狗小记
- 我的姥爷
- 清平乐·村居
- 诚信最可贵
- 惊奇的发现
- 学校法制教育略论行政法论文(1)
- 论立法法与其历史环境
- 论环境立法的趋势
- 公安侦查行为行政可诉性研究行政法论文(1)
- 论解决网络域名和商标冲突的法律原则行政法论文(1)
- 规范域名抢注的国际立法新发展
- 对依法治教有关法律问题的思考行政法论文(1)
- 从少年法庭到少年法院
- 论数字证据
- 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性质再评议行政法论文(1)
- 浅析行政征用补偿制度行政法论文(1)
- 关于涉及建设用地的有关法律问题行政法论文(1)
- 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制度及立法构想行政法论文(1)
- 论行政诉讼收费制度行政法论文(1)
- 电子商务对财务会计的影响行政法论文(1)
- 《晏子使楚》教案
- 《童年的发现》教案
- 《学会看病》教案
- 《半截蜡烛》教案
- 《祖父的园子》教案
- 《儿童诗两首》教案
-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 《七律·长征》教案
- 《将相和》教案
-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 《白杨》教案
- 《草原》教案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案
- 《丝绸之路》教案
-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