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02
美在古诗教学── 听范莉萍老师上《古诗》有感
前几天,听了范老师上《古诗两首》一课,一首是《咏柳》,另一首是《春日》。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始终以美为线索,美贯穿课堂教学。听后,有一种一线贯之,内容紧凑,浑然一体的感觉。下面具体谈谈教师在《咏柳》中如何以美为主线进行教学的。
一、读一读,感受美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
确,古诗以它特具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最能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古诗的教学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和积淀。《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的柳树。学习本诗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气勃勃,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诗歌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情调健康又意境开阔,形象鲜明,脍炙人口。范老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从古诗中发现美,不局限于教学生读音,释词,解句。重在让学生感悟诗人笔下的柳树之美,挖掘诗人用词之美。“像碧玉装扮成的柳树,像绿丝带一样的柳丝,像剪刀裁衣的春风。”都含有极其丰富的美的因素。教师引导审美的主体──学生,提高眼力,有所发现。在学生基本理解的基础上,采用读的发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深了解,产生美感。美的形象,美的情怀,呼之欲出,跃然纸上。教学中教师请学生找出诗中美在哪里,请美美地读。教师不失时机地评价学生:“你的态度真美!”、“你读得很美,我喜欢听。”。诗歌的形象是美的,诗歌的语言是美的,教师的语言是美的,学生在多种美的启迪下,读得很美。
二、听一听,鉴赏美
柏拉图说:“音乐把节奏与乐调的强烈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把学生带入音乐的天地,艺术的王国,美的境界。《咏柳》教学中,教师给学生配上音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反复咏唱这首古诗。学生感情的情弦被拨动了,他们突破时空的界限,神游于古诗创造的艺术境界之中,仿佛置身于垂下万条绿丝绦的杨柳下,看到嫩绿如碧玉的细叶,听到春风姑娘的歌声……学生在如痴如醉的艺术享受中,和作者的感情发生共鸣,从而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在欣赏中认识柳树美,春风美,春天美,大自然美,生活美。
三、看一看,理解美
美是形象中的,别林斯基说:“诗歌的本质就在于这一点,给予无实体的概念以生动感性的美的形象。”古诗《咏柳》虽篇幅短小,但诗人所描写的的外物与内情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独特意境。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调动学生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把学生引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中,通过含英咀华,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教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多次为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美妙无比的柳树,让学生体会。学生的脑海中不难形成美丽的柳树画面,教师抓住机会,及时让学生用美的语言将美景用笔写下来,真可谓水到渠成。
诗歌的美有很多,如词句美,画面美,意境美,音韵美等。教学中,教师又能以美为主线而贯之,让学生深深地享受语文课堂之美。不但真切感受春天柳树美,更是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之美。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激动
- 亚太市长峰会
- 第一次补牙
- 一件难过的事
- 大扫除
- 放风筝
- 图书馆的一天
- 妙招
- 中秋之夜
- 快乐的一天
- 爬山记
- 趣桥世界
- 妈妈不在家的日子
- 校园惨案
- 棋如人生
- “制造”名人:杜莎夫人与她的蜡像馆
- 旗袍:摇曳的东方美
- 鹿鸣馆:日本“崇洋”史
- 惊心动魄:中国空军百年史
- 儒勒·凡尔纳:幻想中的旅行家
- 小人书:泛黄的岁月记忆
- 埃及艳后与罗马帝国的诞生
- 前门,风云700年
- 火塘边的历史记忆―走进哈尼村落
- 雍正继位之谜
- 苴却砚:裂谷中的记忆
- 咖啡:黑色饮料的历史
- 我的父亲孔另境与鲁迅先生
- 历史上真实的张飞
- 盛唐帝国“维和”记
- 《"妙极了"与"糟透了"》词语理解
- 《“零”的突破》电子课文
- 《“零”的突破》教案之一
- 《中华星》探究感悟
- 《烂漫的点地梅》课外拓展
- 《中华星》教材分析
- 《烂漫的点地》同步练习
- 《中华星》教材建议
- 《“零”的突破》教材分析
- 《零”的突破》教材建议
- 张钰哲介绍
- 《烂漫的点地梅》教学建议
- 《“零”的突破》课外拓展
- 《“零”的突破》探究感悟
- 《中华星》教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