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翠”是一种什么颜色

“翠”是一种什么颜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翠”是一种什么颜色

近日,听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翠鸟》一课,觉得他在引导学生理解“翠”字时的做法,颇有一些新意,现整理如下:

师:“翠鸟”的“翠”是什么颜色?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1:我觉得“翠”是绿色的意思,因为课文中告诉我们翠鸟穿着“浅绿色的外衣”。

师:能够从课文中寻找依据,说明你很会学习。

生2:我同意他的看法,因为以学过的一篇文章《家乡的秋白梨》中有一句话:“树上青青的果实躲在翠绿的叶子中间……”而叶子是绿色的。

师:不错,这位同学还能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知识,不简单。

生3:我觉得这里的“翠”字还应该带有一点“青”的色彩,因为课文中说翠鸟有一条“橄榄色的头巾”,我看到过新鲜的橄榄,它是一种绿色。

师: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新知识,说明你是一个很会动脑子的小朋友。

生4:我觉得这里的“翠”还应该给人绿色中带点白的感觉,因为在阳光的照射下,远远看去翠鸟会闪着白光。

生5:“翠”还给人一种很可爱、很亲切、很温柔的感觉。

师:你们的感受与众不同,但是经你们这么一说,老师也感觉到翠鸟更美丽、更可爱了。其实,我也觉得“翠鸟”的“翠”字不单单是指绿色,还使人有多种不同的感觉,至于是怎样感觉,我想不同的人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只能靠我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了。

……

这个教学片断引起了听课老师的思考。本人以为它至少给了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1、理解字义应是学生在开放中自主求知的行为:

“翠鸟的翠是什么颜色,你能从文中找出答案吗?”这是我们在教《翠鸟》一课时经常采取的一问,它遵循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一教学原则,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但给学生的理解参照面却只有一个,有限制学生思维之嫌,而且是有于现代教育“注重开放、承认差异、关注个体发展”的要求的。于老师的一句“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就将学生的思维从一个点中解放出来,更具体地说是书本的禁锢中解脱出来,将学生引向了一个更为宽阔、更为开放的空间之中。在教师的激励之下,有的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有的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有的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还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理解……以上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对原有知识结构的重组和利用,是完全体现体特征的自主求知过程。

2、感受也是一种理解:

于老师最后在充分肯定了学生的观点之后说了这样一段话:“其实,……这只能靠我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了。”的确,中国汉字在很多时候并不一需要言表,它是一种境界,需要去感受。正如夏丏尊先生所说的那样:见到“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气概等说不尽的情感;见“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寞等说不尽的诗味吧……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这份弥足珍贵的独特感悟,因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大有裨益的。于老师的话不正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吗?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给老师的一封信
浣江夜景
我的校园
我最敬佩的人
做梦
我的三次施计
我爱春天
春天
一束菊花——送给老师的礼物
自由的畅想
童年趣事
童年趣事
车把上的纸鹤
电梯上下行
2011年六年级上期辅优补差工作总结
2011年街道司法所工作总结
教师学期末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2011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全运会志愿者工作总结
优秀班主任工作总结
骨干教师工作总结
初中班主任工作总结
公司新员工试用期工作总结
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总结
2011年公司保密工作总结
怎样写三下乡工作总结及经验教训
2011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总结
信息工程系团总支学生会主席团工作总结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九台农商银行与长春市慈善会共同举办中秋敬老活动
我的大爱之传统文化
广州宝悦“家好悦圆”番禺培智学校中秋爱心活动
习俗中秋——你应该干的10件事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装饰陈设艺术中的体现和应用
转型期我国运动员精神的传统文化意蕴及价值诉求
植根传统文化 创新语文教学
浅议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
浅谈日本传统文化
管窥事实错误中认识模型(2)刑法论文(1)
论死刑的适用 (2)刑法论文(1)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广告招贴设计中的运用
传统文化与中国科技发展
犯罪构成事实研究(7)刑法论文(1)
《詹天佑》教学难点突破
《詹天佑》教学设计之一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之一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詹天佑》教学设计之三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之二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七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六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詹天佑》教学设计之二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八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