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路旁的橡树》教学片断

《路旁的橡树》教学片断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22

《路旁的橡树》教学片断

人教版小语第六册第8课《路旁的橡树》。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的橡树。它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为了保护这棵橡树,大家犹豫之后决定为橡树让道,于是本来像箭一样笔直的公路在这儿弯曲成了马蹄形。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保意识。

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练习。读完整个故事后,我让孩子们写写心里的话。可以对自己说,也可以对工人们说,也可以对橡树说。写完后小朋友们开始交流。有的说“工人叔叔,你们有一颗高尚的心,我代表橡树谢谢你!”有的说“我们应该和大自然和谐共处。”有的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爱护地球上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一次小练笔既训练了学生的写话能力,又使环保意识得到潜移默化地渗透,人文性和工具性完美的结合,这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吗?

“老师,我说的跟他们都不一样!”正在暗暗得意之时,一个小朋友自高奋勇地站起来说,“我想对大橡树说:大橡树呀,你长得可真不是地方呀!你长在哪儿不行啊,为什么偏偏长在这儿呢?害得本来笔直的公路变得弯弯曲曲的。”此言一出,举座哗然。教室里闹嚷嚷一片。

为了尽快让他们安静下来,我反问孩子们:“你们觉得大橡树有没有长错地方?”有一部分孩子异口同声地说:“没有!”我说:“大橡树长在本来就属于它的地方,无所谓对与错。你之所以会觉得它长错了地方,那是因为你习惯用人类的眼光去衡量一切。这是不对的。”

这时,另一位学生“刷”地站起来,反驳道:“老师,我认为他的说法也是对的!你上次给我们讲《敢于为“坏蛋”说话的人》这篇文章时不是说过,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答案就不一样。我认为只是角度不同而已。从人类的角度看,它确实长错了地方。”

我没想到这孩子会拿我说的话作为武器向我挑战,我激动地反驳道:“我不能同意你的观点。正是因为我们人类永远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自以为是大自然的主宰,随心所欲地乱砍乱伐,造成洪水泛滥,土地沙化;随心所欲地排放废气,倾倒垃圾,致使环境恶化,瘟疫横行。难道我们得到的教训还不够吗?”这时,好多孩子都来附和:“对呀,我们如果乱砍乱伐,大自然就会报复的。”“我们不是学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吗?因为人们乱砍树木,最后洪水把村庄都冲走了。”那个向我挑战的学生脸红了,不好意思地坐下了。

【教学反思】

一、要体现人文内涵的熏陶感染作用

当听到学生说“大橡树呀,你长得可真不是地方呀!你长在哪儿不行啊,为什么偏偏长在这儿呢?害得本来笔直的公路变得弯弯曲曲的。”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孩子怎么能写出这样的话,把课堂的气氛都给搅乱了。于是,我直截了当地否定了他:“这是不对的。”当我的观点受到学生质疑后,我又义愤填膺,振振有词,把学生作为辩论对手。粗暴地、武断地否定孩子的观点,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们。这种暴风骤雨式地灌溉,学生真的能接受吗?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课毕竟不是政治课,它应该是和风细雨式地滋润,让人文关怀犹如春风拂面,春雨入土。所以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结合语言的学习让人文关怀得到有效地渗透。假如我这样做,也许“意外”就会转为“意料之中”了。我们不妨让镜头回放,然后重新设想“剧情”。

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想对大橡树说:大橡树呀,你长得可真不是地方呀!你长在哪儿不行啊,为什么偏偏长在这儿呢?害得本来笔直的公路变得弯弯曲曲的。”

教室里一下子闹嚷嚷的。

我示意孩子们静下来。我问那个孩子:“你为什么这么想呢?你是不是特别希望这条公路是笔直、宽阔、漂亮,像箭一样横贯南北?”

那个孩子点点头。

我再问其他孩子:“你们希望有这样一条公路吗?”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是的!”

然后,我又问:“那么当时的筑路工人,他们希望有这样一条公路吗?”

孩子们说:“是的。”

我又问:“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来?”

然后,孩子们开始读书、讨论。从工人们开始的希望,到后来的犹豫,字里行间,处处可以体会到工人们比我们更希望有一条笔直、宽阔、漂亮的公路。

然后,我又问:“工人叔叔是多么希望修建一条笔直、宽阔、漂亮的公路啊,可他们最后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孩子们回答:“工人们决定为橡树让道,把公路修建成马蹄形的。”

于是我再问刚才那个孩子:“假如你就是一名筑路工人,你同意这个决定吗?”

……

二、要给学生真正的人文关怀

当一个男孩理直气壮地站起来反驳老师时,我直觉的反应就是一连串连珠炮似的反问,直到孩子哑口无言,红着脸不好意思地坐下。你认为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他还会这样做吗?其他的孩子还敢这样做吗?

假如,当时我能说一句:“你真是一位勇敢的男孩,敢于向老师挑战。而且还懂得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战术,果然是智勇双全啊。你说得没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就会不同。不过,不是所有的角度看问题都是正确的……”你想,那男孩会是怎样的心情?

在课堂上,当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时,你是用宽容、赏识眼光去对待,还是感到恼怒与不屑呢?这些情绪与反应都跟你本身的人文素养密切相关。教师要有善解人意的心灵,要有宽广无边的胸怀,要让学生时时处处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怀。简单地说,课堂上体现人文关怀,不仅要重“言传”,更要重“身教”。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贝流浪记
小哈桑和“黄风怪”
梅花
老蜘蛛的一百张床
我家的清晨
书是我的好伙伴
小贝流浪记(上)
教师节的早上
温暖的蜡烛
小河里的老妖精
盲女孩的眼睛
阿雪的世界
冰小鸭的春天
想当科学家的我
游园活动
国庆黄金周促销活动方案
化妆品三八节促销活动部署方案
巧克力母亲节促销策划方案
商场中秋国庆双节促销方案
餐厅一周年庆典促销活动策划方案
手机店母亲节促销活动方案
超市端午节促销计划
2011圣诞节促销策划方案
花店母亲节促销策划案
快餐店全国春节促销方案
庆祝中秋国庆暨营业一周年促销策划方案
2012年母亲节促销活动方案
国庆促销策划方案
购物广场教师节促销活动方案
汽车促销策划方案
WTO与国际法_国际法论文(1)
论 冲 突 规 范国际法论文(1)
物权法律适用的历史国际法论文(1)
海事仲裁协议之有效性研究_国际法论文(1)
现代国际组织的法律人格初探_国际法论文(1)
商标平行进口之再辨析国际法论文(1)
论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法律人格_国际法论文(1)
WTO法对传统国际法的创造性发展_国际法论文(1)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主体资格探讨_国际法论文(1)
论银行处理信用证单据的法律规则及案例_国际法论文(1)
伊拉克战争的真实目的与美国的新世界观_国际法论文(1)
WTO环境下的贸易与劳工问题分析_国际法论文(1)
美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研究_国际法论文(1)
中国人权研究
浅论个人是能否为国际法主体_国际法论文(1)
《窃读记》教学设计之3
《青山处处埋忠骨》
《窃读记》教学设计之1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梅花魂》教学设计之3
《窃读记》教学设计之2
《难忘的一课》第二课时教案
《难忘的一课》教案3
《难忘的一课》教案1
《刷子李》
《七律·长征》教案1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梅花魂》教学设计之2
《难忘的一课》教案2
《窃读记》教学设计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