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把语文课上到学生心里──《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
生活的天地有多广阔,语文的内容就有多丰富,语文的色彩就有多绚丽。三年级语文课本中《和时间赛跑》一课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由疼爱自己的外祖母去世引起的悲痛让人心怜,由此明白的生命的意义更是让人折服,进而得出要与时间赛跑也是顺理成章。
但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大都没有如此经历,要理解起这些内容就有些远了。课上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读课文,通过讨论解决了很多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最后学生也说出了很多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今难买寸光阴”“花有重开日,人无两度春”……课文知识目标突破的很好,可我看出对“珍惜时间”这一情感目标突破的不很彻底。从学生不以为然的表情里我总觉得“时间”在他们的眼里还没意识到有多重要。课文将要结束时,我兴致勃勃地与他们算起了“帐”:每天有 24小时,睡觉大概用去九小时,吃饭要用两小时,那大概还剩七小时,去哪里了?同学们也纷纷惊异:是啊,那七小时干什么了?比上课还要长的七小时上哪去了?我见同学们的兴趣来了,便又做了个实验:我计时间,看同学们一分钟能读多少个字。结果出来了,同学们大都能读三百字以上。接着我们算了算:一小时我可以读一万八千字,七小时呢?十多万字!大家瞪大了眼睛,相当于我们二三本语文书呢!虽然我没再说什么,但在同学们的眼中,我看出了震惊,看到了决心。课下同学们在日记里,有的回忆了以往浪费的时间而后悔不已,有的谈了时间的宝贵,也有的定下了学习计划。看着这些发自内心的语句,我知道,学生们懂得了要珍惜时间,因为他们从自己出发,在内心深处理解了时间的宝贵。看来语文课适当算一算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啊。
这件事对我的语文教学有很大启发:
1、语文教学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来理解教材: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中处处都洋溢着语文的气息。学生是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去解读教材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拘泥于教材,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现在的“用教材教”。让教材成为学生通向真实生活,通向广阔世界的桥梁。通过课本文本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学得更深,更广。
2、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我们的语文教学洋溢着人文的色彩,充满着生命的感动,负载着陶冶情操的使命。教师要善于关注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使之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源泉和动力,使学生心中美好人性的萌芽慢慢地滋生,强壮。完善学生人格,要把语文课上到学生心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妈妈对我的爱
- 阳光总在风雨后
- “喜事”临门
- 让母亲回复青春
- 我的同学晓军
- 热爱生活的爷爷
- 爱书如命的爸爸
- 风雪邮递员
- 爸爸,别让烟伤了女儿的心
- 我最尊敬的人
- 我的第二个妈妈
- 听妈妈的话
- 爱搞笑的同桌
- 重读父爱
- 外婆老了
- 五年制高职学校提升教学二级管理有效性的认识与思考
- 论我国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
- 日本《海岸漂浮物处理推进法》的成立及借鉴意义
- 关于我国同性恋婚姻合法化进程分析
- 教育心理学课程中学生自主性学习培养研究
- 贵州省党校系统精品课建设机制研究
-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原因分析
- 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及其反思
- 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探究
- 浅析我国高校学生阶层固化形成的前提与现状
- 艺术类独立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典型现象探讨
- 政府信赖利益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
- 雅思写作中图表作文与议论文的情态隐喻对比研究
- 《鞋匠的儿子》课文
- 《鞋匠的儿子》教学设计
- 《聪明的使者》教学设计
- 《鞋匠的儿子》教学札记
- 《鞋匠的儿子》教学设计
- 《鞋匠的儿子》教学设计
- 《鞋匠的儿子》教学设计
- 《鞋匠的儿子》相关知识
- 《聪明的使者》教学设计
- 《鞋匠的儿子》教学设计
- 《鞋匠的儿子》教学札记
- 《鞋匠的儿子》说课设计
- 《鞋匠的儿子》教学札记
- 《鞋匠的儿子》教学设计
- 《鞋匠的儿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