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2
《乞巧》教学反思
《乞巧》是人教社新课标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一首古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智巧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培根说过:“读诗使人灵秀。”那是因为诗中有意境。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创设情境、互动教学的方式,也就是意境互动教学策略,事实证明还是比较成功的。
1、借画面互动:
《乞巧》这首诗有两幅大的画面:一是天上,碧霄只是背景,而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才是主画面,这在教材的底图很清晰;二是人间乞巧的场面。除了在课前加几个晚班搜索到了让我中意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外,在教学环节中,我还安排了让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配乐再现画面,让诗句和诗意化为可以视觉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图片。
2、借音律互动:
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在教学中让音乐成为拉近时空、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是我的初衷。在朗读在背诵在想象的时候,我本想选用经典名曲《阳关三叠》作为背景音乐,可后来又觉得学生难以从中体会到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重逢之喜、人间姑娘的乞巧之切。于是,我便用《西游记》插曲《女儿情》取而代之,音乐响起,缠绵悱恻,宛若将人带至几千年前的时空,怎能不激发起在座的学生、家长无边的遐想呢?
3、借吟诵互动: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吟诵是古诗教学很多老师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我教学时由学生背诗入课,教师吟诗入题。课中吟中诵,诵中说,说中解诗意、品诗味、入诗境。
4、借想象互动:
丰富的想象是这首诗明显的写法特点。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画面,想象人间乞巧的场面,最后请学生大胆地向织女祈愿,启发学生吟诗明志,用说来体会诗人的志趣,体验乞巧的民俗,学生自己借诗咏志,借想象抒情怀。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三四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作为古诗教学,尤其要注意以读带讲、多读多悟,这样才能让诗情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这样学生才会不满足于当一个听众,更会自主的去读,也会读得更动听,读得更动情,读得更感人。这是我此堂课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要与各位同仁共同努力之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爱与恨同时进行
- 妈妈谢谢你
- 弟弟生活档案
- 难忘那熟悉的背影
- 我的同学
- 天使
- 我的“及时雨”同学
- 我给自己画个像
- 呐喊
- 泥土——被人遗忘
- 一个奇怪的女生
- 外婆,你为什么护着我?
- 成长中的事
- 我的妈妈
- 姓名权本质变革论
-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发展策略研究(1)论文
- 商事登记立法的几个宏观问题
- 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管理研究
- 和谐共存抑或理念冲突
- 谈武汉城市圈建设对湖北产业结构的影响(1)论文
- 浅析代理权的审查
- 论物权法中的私人自治原则
- 关于提高师专女生公共体育课质量探讨
- 南昌物流企业发展策略研究(1)论文
- 反公用事业垄断若干问题研究
- 青少年运动员足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 论公共体育课的有效性教学及其策略
-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布局基本构架(1)论文
- 浅析新时期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 《白杨》教学设计
- 入情入境,感悟美文──《白杨》一课的情景创设
- 《白杨》教学设计
- 《白杨》重点部分教学设计
-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感受字里行间的深情──《白杨》教学案例及分析
- 浅谈《白杨》一课的教学突破
- 《白杨》教学设计
- 《白杨》教学设计
- 《白杨》教学设计
- 《白杨》教学设计
-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白杨》教学设计
- 这个来回走得好──《白杨》教学案例及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