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9
同样的峡谷 不同的课堂──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片段及反思
【片段一】
师:说一说,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两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目的: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两特点。)
生:世界之最。
生: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
生:──
(学生不能准确地找出。)
师: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从哪两方面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生读,再找,只发现写了“壮丽”一词。
师:其实文章还介绍了它的奇异。
(此时课堂时间已经过了将近20分钟。学生已经没有了很大学习兴趣。)
【片段二】
师: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我们都很陌生,看到这个名字,你最想了解什么?
生:它在哪里?
生:它有多大?
生:它有多深?
生:──
师:读文,看你能从哪些自然段了解到它在哪里,有多大,有多深?
生读课文。
生:我从第一自然段中知道它在青藏高原上,是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
生:我知道它长504千米。
生:我知道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最大的大峡谷。
生: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科尔卡大峡谷都无法与它一争高下。
生:──
师:从你了解到的谈谈你现在的感受。
生:雅鲁藏布大峡谷真雄伟。
生:雅鲁藏布大峡谷太大了,那一定很壮观。
师:对,那是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板书:壮丽)
师:往下读课文3、4段,你还能发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另一个特点。
(学生兴趣盎然,急于进一步通过下文了解大峡谷。)
【教学反思】
以上是我在两个班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教学片段。
片段一是我在第一个班先上的实况。我的思路是先读文梳理出大峡谷的两大特点,再从不同的方面入手来学习。虽然最初设计我有自己的设计意图,但从教学中看到,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只能粗略的感知课文,并不能有条理的梳理出课文是抓住“壮丽”“奇异”两特点来写的。也就是说,这个问题并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样一个并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问题,阻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显的死气沉沉,不禁问自己:学生怎么会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紧接着,我改变了思路,到另一个班上课,呈现了片段二中的情景。我改变了引导的方法,从学生想知道的问题切入课文,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让学生自主去阅读,主动探究,理解内容后,和老师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在平等的交流,共同的学习中完成学习的任务。重要的是学生真正在阅读中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奇异,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课堂上听到学生美美地去读课文,滔滔不绝地和大家交流自己所悟所感,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需要的──自主探究,还有收获的快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月儿
- 亲爱的张老师
- 老爸的网名与心情
- 令我敬佩的人
- 我和张浩
- 妈妈,我爱您
- 健忘老妈
- 感恩老师
- 排骨里的爱
- 我是一个小书迷
- 我心目中的老师
- 妈妈,我想对您说
- 无私的心
- 我的同桌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解析影响服装表演造型艺术美的原因
- 网络媒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力刍议
- 探寻娱乐节目中真人秀节目的魅力
- 网络诈骗刑事立法面临的法律问题及立法完善
- 略论我国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证据适用问题
- 我国工伤认定浅析及工伤保险制度发展初探
- 探究电子网络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探讨文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司法政策的法理分析
- 论征地性农转非居民再社会化
-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园区突发事件诱因及应对研究
- 大数据时代下国内财经新闻的可视化
- 浅谈汉族民间舞蹈中的典型姿态“三道弯”及其应用
- 信访法治化的困境与出路探讨
- 国际化:大学发展的战略选择
- 《钟表店里的争吵》教学设计
- 《奇妙的桥》教学设计
- 《人类的“老师”》课文
-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 《人类的“老师”》练习设计
- 《奇妙的桥》教学设计
- 《人类的“老师”》问题探讨
- 《奇妙的桥》教学设计
- 《人类的“老师”》片断赏析
- 《人类的“老师”》教学札记
- 《钟表店里的争吵》教学设计
-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 《人类的“老师”》说课设计
-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 《钟表店里的争吵》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