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5
《火烧云》词句教学片断
在《火烧云》的备课过程中,我站在教师的立场,理应引导学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因而产生了各种教学设想;但是,我的设想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实际呢?因此,我又时时不忘从学生的角度去衡量我的设想,看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否能造成思维活跃、情绪欢快的课堂气氛。
比如,我在讲课中安排了四项词语练习:
一、用“烧”和用“红”的比较
师:“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中的“烧”字改成“红”字,通不通?既然也通的,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红”字,而用“烧”字?
这个题目学生很感兴趣,在教师的启发政,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越说兴致越高。
生A:句子中已有“红通通”一词,用“红”字就重复了。
生B:课题是《火烧云》,用“烧”字中国题作用。
生C:用了“烧”字,能跟句后“着了火”照应。
生D:“红”表示色彩,是静态的,而“烧”表示动作,会给我们一种动感。
这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继续。目的是培养学生“咬文嚼字”、推敲词语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要取得成功,关键之一在于要营造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其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难易适度,是否有足够的思考价值,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这里提出的用“烧”和“红”比较的问题,在课堂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二、说火烧云的其他名称
师:火烧云还有什么其他名称?
生:朝霞、晚霞、云霞、彩霞、红霞。
(这也是词语训练,能加深对“霞”“朝”“晚”等字字义的理解,有利于积累上述词语,并能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三、仿“红通通”“葡萄灰”的形式讲颜色
师:作者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那么,我们来试试说这些颜色?
生:红通通、金灿灿、葡萄灰、茄子紫、梨黄。
(学生都能说,而且争着说。当然,也有说错的,如:白茫茫、灰蒙蒙等,从词的结构来说是对的,但跟火烧云的实际景色不符。这种词语训练的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因为方式新颖,要求具体。)
四、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的某种变化
师: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和变化快?
生:五颜六色、变幻莫测。
师: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和变化快?
生: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用“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火烧云三个方面的景象显示出共同的特点。这样,教学思路显得清晰,学生获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
这些练习,学生都很感兴趣,发言踊跃,效果是不错的。它们都是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反复衡量、反复琢磨而筛选出来的。又如,经过筛选,我安排了一项片断说话练习,要求仿照课文说说火烧云的形状。这个练习,仿中有创,学生经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从而获得成功的满足;因而学生情绪高涨,争相发言,竟至欲罢不能。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花开的声音(八) 情义难两全
- 我的好妈妈
- 动人心弦的故事
- 有一种爱叫叮咛
- 拥有幸福
- 爱的姿势
- 母亲的呼唤
- 成败得失在瞬间
- 爷爷
- 游泳记
- 祝妈妈生日快乐
- 花开的声音(二)班级里的小插曲
- 苦难,挡不住脚步
- 让生命开出灿烂花朵
- 我的未来不是梦
- 亲情、友情、爱情
- 李贽“童心说”的美学意蕴
- 文学批评的现代精神向度
- 开红花的凤凰木
- 我的故乡还剩下什么(外三首)
- 电波彼端的别样声色
- 试论文君夜奔和红拂夜奔故事的异同
- 中国当代红色文学经典的审美特征研究
- 平淡,绚烂之极也
- 描写物态,仿佛如生
- 雪情怀?雪人格?雪心愿
- 一个“既得利益者”眼中的北上广情结
- 贾平凹小说研究综述
- 浅析阮籍《咏怀诗》中的忧患意识
- 现代乡土小说的常与变
-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
-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狼》学案
-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检测题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各课学案汇总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慈母情深》学案
-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
-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检测题
-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背影》学案(共2个课时)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皇帝的新装》学案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盗草》学案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东郭先生与狼》学案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片叶子》学案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农夫和蛇》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