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课文解读
翻新时间:2023-08-06
《古诗两首》课文解读
一、《题西林壁》
这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路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山感受。前两行诗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睱接。横着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是荫天蔽日,从近处看则危崖险岩;从高处俯瞰是深沟幽壑,从山下仰望则是重峦叠嶂;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庐山空间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他在第三、四行诗中解释道:我不认识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产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二、游山西村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景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第一、二行诗写不要笑话农人田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富。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第三、四行诗写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荫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状难写之景,又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学习本文的重点是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学习的难点是体会含胡人生哲理的诗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金鱼
- 金黄宝塔
- 特殊的“马拉松”
- 讲故事比赛
- 一场风波
- 铅笔、橡皮、削笔刀和笔盒
- 花香弥漫的林中小路
- 开会的小鸟
- 我敬爱的老师
- 我的好朋友***
- 蚂蚁搬东西
- 奶奶的生日
- 小小运动会
- 家乡的美景
- 雾灵山游记
- 浅谈道德意识的发展对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探索的启示
- 循环经济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影响(1)
- 浅谈发展性教师激励机制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板凳拳的传承及保护研究
- 积极财政政策的负面效应与完善建议
- 单身女子的经济学分析
- 两型社会背景下我国绿色消费模式的构建(1)
- 对中国现今通货膨胀的浅析(1)
- 浅谈德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改革及其问题
- 论我国石油产业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1)
- 浅论高校教师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我国国有企业财务总监监督机制分析
- 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激励与发展的思考
- 浅谈创新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
-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完善
- 《称象》教学设计1
- 《小摄影师》 教学设计
- 《爬天都峰》 教学设计
-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二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二
- 《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设计
- 《“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
-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三
- 《我要的是葫芦》片断赏析之一
- 《槐乡的孩子》 教学设计
- 《金色的草地》 教学设计二
- 《灰雀》 教学设计
- 《金色的草地》 教学设计一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之一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