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0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教学内容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

3、学会观察的方法,乐于把观察所得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

说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2、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

(教师展示庐山的图片。)

说明: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3、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

说明: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4、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

(板书:题西林壁)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学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重点:卷舌音、平舌音)

2、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配乐朗诵古诗,请学生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配乐))

三、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理解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激励学生)

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

(合作学习)

提示: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学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出示一些相关资料。)

(举例:苏轼个人情况,西林寺,庐山风景等。)

1、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学生汇报后,教师总结后,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2、师: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提问,教师组织互助解疑。)

师: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四、分析古诗结构

1、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

提示: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

2、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

提示:只缘身在此山中

3、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

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4、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学生先自由背诵古诗,一段时间后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五、总结

1、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教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2、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

(出示学习要求)

(生检查。)

师: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

【板书】

题西林壁

〖北宋〗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 观察的角度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观效果察不同。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贪吃
一件让我深感后悔的事
夏日·童年·蝉鸣
爸爸的诗
魔术云
我喜爱的乒乓球动员-马琳
诚实是宝
参观生态示范园区
儿童节,我真快乐
第一次骑自行车去远方
六一游
去生态示范园
儿童节去公园玩
峨眉山览胜
六月一日
发挥内审职能作用 保障央行稳健运行
论民营企业管理审计的应用基础
“语法化”问题
浅议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涵义与实现
论汉字的文化学价值
关于当前语言文字学界几个问题的思考
试论现代社会经济特征下的企业财务审计
我国汉字识别研究的新进展
追求最好的企业管制
叙事的生命冲动
抓住文本品析语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缘起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与对策
论企业风险管理审计
原型与汉字
《亲爱的爸爸妈妈》课堂实录
体现“自主”的阅读教学──《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案例
《阿长与〈山海经〉》有关资料
祝福,难忘的长妈妈──析《阿长与〈山海经〉》
在兴味盎然的阅读中有所得──《亲爱的爸爸妈妈》之教学一例
《山海经》简介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杂谈
《阿长与〈山海经〉》的艺术魅力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课堂实录
做一名语文老师真幸福──看《亲爱的爸爸妈妈》一课光碟后的教学反思
《亲爱的爸爸妈妈》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