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14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重难点】

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课时】

一课时。

【教具】

风景画、录像、实物投影仪、实物三棱柱。

【教学步骤】

一、场景设置

在教室里悬挂以山为主题的国画,同时包括风景画。

二、导入

1、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

(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

放映庐山录像。

(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

(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三、讲解

1、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2、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重点:卷舌音、平舌音)

3、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配乐朗诵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配乐)

4、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合作学习)

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

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苏轼个人情况。西林寺。)播放庐山风景。

5、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生汇报。

师: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生提问,师组织互助解疑。

6、巩固:

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生观看录像。

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

(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7、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8、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

师检查背诵情况。

9、总结:

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10、结束: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 观察的角度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观效果察不同。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回家之前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泳中趣事
抖空竹
跳绳比赛
我的理想
会说话的眼睛
友情
我为什么不能获得奖励
一件让人惊心动魄的事
冻豆腐的秘密
我成功了
“英语”对话
一次独特的体验
珍惜生命
浅议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上海市崇明县不同规模养猪场恶臭防护距离研究
大型生猪养殖场粪便污水全过程综合治理技术经济分析
特种动物养殖“逆势飘红”
养殖业如何应对雾霾天气
优化养殖环境,促进动物安全生产
山东谋划由毛皮动物养殖大省向强省转变
生猪市场不可捉摸 发展适度规模养猪
浅谈农村养殖疫病的防治
水貂养殖业成为文登农村经济产业支柱
规模化养猪场健康养殖技术
西藏发展规模养殖业的可行性分析
秋季蛋鸡饲养要点
福建省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路径探讨
畜禽养殖业面对洪涝灾害的应对措施
《金色的草地》一课一练
《我们的民族小学》词语解释
《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一练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10
《金色的草地》词语解释
世界载人飞船大事记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6
《阿德的梦》课文
《金色的草地》课文内容
《阿德的梦》教学建议
《金色的草地》课文分析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9
《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内容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7
《阿德的梦》教学设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