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2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宋朝著名诗人苏轼在游览庐山后采用叙事与说理相结合的方式,将自己的所看所感记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成为不朽的佳作。本设计对古诗的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主要教学程序如下:
一、谈话与导入
1、师生谈话:
大家都旅游过哪些地方?
2、师板书:
庐山。
生跟读两遍。
3、请学生自己谈谈对庐山都知道些什么。
4、师生共同观看风光片《庐山》。
5、小组交流观后的感受。
6、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描述一下庐山,并把词语写在黑板上。
二、初学与感知
1、庐山是历史文化名胜。九百多年前,宋朝著名诗人苏轼花几天时间游览庐山,对庐山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他感受颇多,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诗。
2、多媒体出示西林寺的图片和《题西林壁》这首诗,师配乐朗读。
3、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
4、教音:
岭(lǐng) 峰(fēng) 不识(bù shí) 只缘(zhǐ yuán)
5、指名两生和两组读。
6、认识“缘”字:
⑴ 请学生自己通过部首查字典来认识该字。
⑵ 完成填空:
“缘”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应查 部首,再查 画。第四笔是 ,名称是 ,第五笔是 ,名称是 。
⑶ 多媒体演示“缘”字的书写顺序,学生再跟写一遍。
⑷ 学生在自己纸上练写“缘”字。
7、再读全诗,要求读流利。
8、学生练习后,小组比赛读。
9、请学生把全诗分成两部分,并说说理由。
三、理解与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
⑴ 齐读一、二句诗。
⑵ 自查字典,理解“岭”“峰”的意思。
⑶ 根据字典的解释和自己的理解,在纸上画出“岭”“峰”,请两生在黑板上
画。
(岭: 峰:)
⑷ 说说“岭”“峰”的区别。
⑸ 小组讨论:
同样的山,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
(因为观看的角度不同)
⑹ 继续讨论:
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来观看庐山的?
⑺ 体会“横看”“侧”“远近高低”的意思。
⑻ 配合相应的风景图片,完成填空:从左向右看,庐山是 ;从上往下看,庐山是 ;从远处看庐山,像 ;从近处看庐山,像 ;从高处(山顶)看庐山,像 ;从低处(山脚)看庐山,像 。
⑼ 在小组中交流这两句诗的意思。
2、学习第二部分:
⑴ 自读。
⑵ 同座讨论,完成填空:
① ,是因为 。
② 因为 ,所以 。
③ ,所以 。
④ 之所以 ,是因为 。
⑶ 指名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一种句式来说。
⑷ 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⑸ 想象一下,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⑹ 质疑。
四、朗读与背诵
1、按自己的理解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出感情。
2、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读后评价。
3、提供四段背景音乐:
⑴ 古琴曲《高山流水》;
⑵ 古筝曲《渔舟唱晚》;
⑶ 二胡曲《二泉映月》;
⑷ 江南丝竹《茉莉花》),学生自主选择音乐,配乐朗读。
4、学生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把这首诗根据自己熟悉、喜爱的曲调唱出来。
五、升华与拓展
1、观看成语故事片《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说说观后的感受。
3、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个道理。
4、介绍有关庐山的诗:
《望庐山瀑布》《登庐山》《庐山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影子的故事
- 毒蘑菇不能吃
- 爱心改变本性
- 爱吃糖的小猪
- 森林里的争论
- 贝贝系列之一丛林遇险
- 贝贝系列之二回家遭难
- 请用环保袋吧
- 一件难忘的事
- 民歌会
- 长得高好还是长得矮好?
- 小圆圆开店
- 骄傲不好
- 小白免和小灰免
- 豌豆和香蕉
- 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的改革路径分析
- 行政法学方式关于的回顾和反思(1)论文
- 对水利建设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研究
- 行政法之语义和意义分析(1)论文
-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控方式探索
- 水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方案探究
- 皂市水利枢纽工程监理特点与方法
- 析行政法的平衡关于(1)论文
- 论水利工程的水土流失量的测定方法
- 谈水利工程中灌浆施工技术探索
- 分析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 对混凝土裂缝控制路径研讨
- 关于行政变革和行政法的演化(1)论文
- 对水利施工安全隐患与解决路径分析
- 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 是“自相矛盾”,还是“别有用心”?──《小桥流水人家》教学札记
- 爱家不需要理由──《小桥流水人家》教学案例
-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反思
- 我让学生当老师──《小桥流水人家》教学后记
- 《小桥流水人家》近义词联系对比
-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案例
-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反思
-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反思
-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反思
- 《小桥流水人家》好词好句好段
- 《小桥流水人家》分段及段意
- 《鲸》参考图片
-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杂谈
- 《鲸》相关链接
- 文坛女杰谢冰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