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1
《爬山虎的脚》教学杂谈
〖设置悬念〗
我常常从审题、解题入手,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悬念,激发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如上《爬山虎的脚》一课,出示课题后,我故作惊奇地说:“小朋友,我们都知道,人有脚,许多动物也有脚,爬山虎是植物,它怎么也有脚呢?它的脚究竟是怎样的?看看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话音刚落,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他们渴求了解知识的欲望油然而生。
为了让他们敢想、敢疑、敢问。我每堂课都设置一个让学生质疑的环节。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不敢提,通过鼓励,终于敢提了,可也只能提一些字词方面比较简单的问题。为了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还就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能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不仅从课文的内容、语句上质疑,还能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质疑,从课文的结构上,语言运用上,表现的中心思想上质疑。另外还可以从某些看来似乎是矛盾的地方“质疑”,从标点符号的运用上质疑等等。总之,拿到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学会多角度质疑,从而达到学好课文、培养创造精神的目的。
经过长期的训练,我教的学生基本养成了熟读勤思,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比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时,有个学生提出为什么要说“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而不说“爬山虎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当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我就大加赞赏,鼓励其他学生跟他学。大部分学生都流露出羡慕的神情,有的学生甚至表示也想试一试。接下来,学生提的问题相对来说都有一定的质量。所以培养和引导学生质疑,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而且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即要大力提倡、多鼓励、多引导。
〖善用课前导语〗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积极的个性倾向。既是入门的老师,又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一节好的课,一个良好的开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在教学中我发现课堂的导语如能引发学生兴趣的话,对教学会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堂课好比一部电影,课前导语则是这部电影的序幕。好的序幕可以一下子吸引观众,产生先声夺人的效果,课前导语也是如此。导语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但总原则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学生以最佳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我紧紧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讲授新课之前采用猜谜语的方法:
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植物:丝瓜)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植物:葡萄)
同学们都知道了,丝瓜、葡萄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也能往上爬,这是为什么呢?这样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了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运用电教媒体,突出教学目标〗
段落、篇章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段篇的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读懂段落篇章的主要意思,而且要引导学生在读段落篇章的过程中领悟读段章的方法及作者的写法。因此运用电教媒体,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培养独立阅读段落篇章的能力,达到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又如小语第七册《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这篇文章的第三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可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段,看看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读明白的同学在图上画出爬山虎的脚。然后再把同学们的画展示出来,集体讨论交流。最后出示句子,说说这样谴词造句的好处。这样形象直观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迷路的小孩
- 一元商店
- 转弯
- 我的野蛮室友
- 校园目睹之怪现象
- 还有什么可以用来遗忘
- 温存
- 没有像我这样的人
- 瓶子
- 边缘
- 怀想天空
- 心雾
- 书
- 再也回不去的温暖
- 写在埃及边上
- 中外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比较研究
-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其防治
- 铁路锅炉的安全管理
- 基于免费购物班车探讨城市规划应对策略
- 建筑施工噪声的预防与控制
- 探究公共艺术设计中质朴的“多变性”中频词,你记住了吗?
- 关于建筑工程中的节能设计问题分析
- 加强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措施研究
-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 浅议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 浅析建设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
- 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探析
- 公路与桥梁的施工技术问题与解决措施
- 浅淡施工企业安全管理
- 分析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 语文教材编制的呈现方式与编辑设计
- 教育叙事案例两则
- 关于“新语文教育”的若干重大问题
- 构建优良学习环境优化古诗教学
- 窦桂梅开讲(四):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促进语文素质毅育
- 我国课程论研究的历史回顾:1922--997
- 聚焦在文化认同上
- 口语交际的课程内容及活动设计(上)
- 国标本(苏教版)识字教学策略
- 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解读
- 给远在异国的她
- 道德教育的目标
-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误区解析
- 谈孙犁的《山地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