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7
简笔画、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妙用──《爬山虎的脚》教后记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如果用单一的抓重点句、重点词谈体会,再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方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语言感知上的疲劳,学生便会缺乏兴趣,注意力分散。经过我的再三思索打算换一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平日爱画画的特点,我决定对重点段采取以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动手演一演,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去,谁知我的这一想法竟然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印证。由此,使我深深地领悟到简笔画、肢体语言的的妙用确实对理解语言文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巧用简笔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可以将语言文字所叙述的事物,描绘成鲜活有趣、看的喜爱、感受真切的东西,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情趣万千,充满了勃勃生机。如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时,便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动手画一画,起初大部分学生都画得不正确,没有弄清爬山虎脚的位置,当我放足时间让学生找到书本上有关的语句,朗读反复琢磨,寻找自己画上的不足。这一设计竟使学生情绪高涨的朗读起来,他们紧锁眉头细细斟酌,不一会儿,一幅幅作品就在他们手中诞生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二、巧用肢体语言能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
俗话说得好:“人的肢体语言是最为丰富的,也是最具魅力的。”课文第四自然段,讲述的是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如果单单的让学生找到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触、巴、拉、贴)来说一说是怎样爬的,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想到这儿,我让学生们都把两只手伸出来,把自己的胳膊当作爬上虎的一根茎,手当作爬山虎的细丝,手指肚当作细丝的小圆点。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演练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接着指名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把黑板当作一面墙,先把手指肚触着墙,胳膊弯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个身体就贴近黑板,就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经过同学们的演示讲解,学生由原来误认为爬山虎像人一样双脚一前一后的走路,逐渐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样爬墙的。
由此可见,恰到好处的运用简笔画、肢体演示,能降低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内容的难度,学生也比较喜欢这种形式,的确做到了在乐中学,学中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难忘的离别
- 快乐的星期天
- 美丽的步月桥--兰陵桥
- 方便面的潮流
- 看电视
- 清明节的思念
- 夹豆子比赛
- 我会包饺子了
- 妈妈,我想对你说……
- 踢足球
- 尴尬的愚人节
- 煎鸡蛋
-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一块钱的故事
- 扳手劲
- 论主持人与记者整体形象定位
- 网络时代将给邮政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 Visual C++与Delphi/C++Builder之比较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之我见
- 探析劳动者的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权(1)论文
- 基于Web的交互式数据库查询技术
- 未来电视台摄录设备分析
- 关于修船企业ERP系统的设计思想
- 基于WWW的劳资人事管理系统
- 电信网络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 建立经营新机制推动企业发展
- 浅论邮政企业组织文化的变革
- 国内外光纤光缆现状及发展趋势
- 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浅探
- 中国电信持续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 电力系统通信技术建设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
- 让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融为一体──《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 课堂因老师而精彩──听王小利老师的《山中访友》有感
- 《山中访友》第六自然段的锦上添花
-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 人树相融感受情境──《山中访友》教学片段
-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 发现美 感受美──《山中访友》教后记
-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 珍奇胜景 难忘之旅──《山中访友》浅析
- 又逢春天──《山中访友》教学案例
- 拜访古桥朗读体验──《山中访友》教学片段
- 让学生品尝合作的快乐──《山中访友》教学随笔
- 《山中访友》教后记
-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