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一文是著名的作家叶圣陶的一篇名作。课前我设计了以读代讲,以说代讲为主的教学自控方式,想达到的预期目标是通过让学生上台指说爬山虎的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进而使学生对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及爬山虎脚的样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对媒体教学非常感兴趣,从一开始便深深地投入其中。学生思维比较踊跃,举手发言比较积极。
达到了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我充分运用媒体,提出了课前设计的环节: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完成填空练习,明确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长得什么样子?从学生举手的情况表明,全班学生都能够找到有关语句读出来。教学在顺利进行。“谁能上台指图向大家介绍一下爬山虎吗?”我的问题紧接着提了出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能!”在学生看来,这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之后,我就请了三位同学上台指说。真没想到,一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却在学生的联系中出现了问题:第一个同学说的还可以,但指图不明确;第二个上来支支吾吾,指图介绍时分不清茎和柄。第三位同学非常完整地、较好地向大家指图介绍了爬山虎的脚。
此时,我才意识到深入文本,高于学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
虽然整堂课非常顺利地完成了,也达到了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学生对个别内容的不完全理解,说明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过高估计。试想,如果教学中没有安排这个环节,我会以为所有学生对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都已经完全掌握了,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花费时间了,而结果却恰恰相反。通过这个环节,也使我反思了学生“指图介绍爬山虎的脚”一题比较生疏的原因: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不到位。
学生对植物的一些知识了解得较少。如:什么是植物的茎?植物的叶柄长在什么位置?个别学生根本就不清楚。对于这一点,课前我没有了解清楚,高估了学生的能力。
学生没有弄清楚爬山虎的“脚”与“细丝”的关系。如果仔细读第三自然段,就不难发现:爬山虎的脚就是在爬山虎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的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小圆片”只不过是爬山虎在生长过程中,当细丝触着墙的时候,细丝的头上的变化。
教师在备课中,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估计过高。因为爬山虎这种植物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比较常见,我以为学生对爬山虎比较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就没有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上多揣摩,而通过实践证明,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根基所在,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修路
- 难忘的植树节
- 春天的美景
- 刺激的游戏——击鼓传花
- 小明智斗三神
- 路灯下的故事
- 壁虎日记
- 神秘的画
- 记一次跳绳比赛
- 学画画
- 太阳系行星会——神州杯
- 老顽童爸爸
- 心中乐园
- 第一次炒菜
- 我的好朋友——刘彦鹏
- 论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
- 浅谈“学会做事”导向下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升高职教育质量
- 浅谈加强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建议
- 从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管窥当前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 从医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论析职业规划指导
- 浅谈关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 论析职教管理中如何有效地实现教师激励
- 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 论析职业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
- 浅谈提高中职学校教育质量
- 关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及思考
- 职院校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思考
- 关于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与分析
-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分析与探讨
- 话剧艺术的瑰宝──简谈《雷雨》
- 《雷雨》语言艺术微探
- 《雷雨》“窗”意象的文化解读
- 《雷雨》学习目标
- 《雷雨》中生存的悲剧
- 对于神秘诱惑的憧憬──试析《雷雨》的主题
- 《雷雨》导读
- 人性的生存悲剧──谈《雷雨》
- 《雷雨》中心意思
- 曲折引人的相认场面──《雷雨》(节选)教学札记
- 谈谈《雷雨》中的周朴园
- 中年周朴园虔诚的感情世界──语文教学中《雷雨》人物周朴园感情世界的人文诠释
- 《雷雨》中的岔说
- 《雷雨》(节选)的“发现”艺术
- 名剧《雷雨》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