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追寻恒久的感动──听周益民老师执教《去年的树》有感

追寻恒久的感动──听周益民老师执教《去年的树》有感

最近聆听了周益民执教的人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去年的树》,这是一篇关于友情的童话,字里行间洋溢着“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是一篇关于执着的美文,让我从中读出了“欲誓斩鲸鲵,澄清洛阳水”的坚定和刚强;这是一篇关于守诺的哲言,文中誓守诺言的鸟儿犹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中荆轲坚贞不渝!童话中的鸟儿不仅感动着今天的孩子,更感动着明天的人们,让他们懂得了什么叫“友情”,什么叫“执着”,什么叫“守诺”!周老师在这堂课中要倾注的似乎不仅仅如此,而是想把鸟儿用执著的爱所传达的人类所共有的最美好、最纯洁、最真挚、最恒久的情感融化进孩子的血液,让感动伴随他们的一生!

1、“最黏的胶水”:

周老师不仅是一名语文教师,更是一位诗人,他的导入就

“洋洋乎盈耳哉”,充满了诗意!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最美丽的课堂是──?最黏的胶水是──?以“最”字开头,激发孩子无穷的参与热情,并缓缓滑动,直抵文本的最深处──感情!当一个孩子道出“感情”两个字时,每个学生的心为之颤动!的确,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恐怕再也没有比之更为贴切的比喻了。周老师正是用这“最黏的胶水”,“黏”住了每一个孩子的心,将他们带进了日本童话作家新美南吉所描绘的发生在鸟与树之间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年轻的时候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人们只能认识自己所爱的,爱或激情越强烈越充沛,认识就越深刻越完整”。周老师巧妙地运用“猜谜”,唤醒了学生心中的爱,心中的情,使本课的教学“未成曲调先有情”。

2、“最动人的眼睛”:

在教学中,周老师紧紧扣住鸟儿与树根、门先生、小姑娘的三次对话,层层深入,引领学生不断向文本的深处进发:

首先是言与意的融合。鸟儿向哪些人打听它的朋友──树?把它打听的话找出来,体会一下,语气有什么变化?学生反复诵读,在语速的缓急中,在语调的轻重中,孩子们逐渐体会到鸟儿看不见树的着急、失望、痛苦。在孩子声情并茂的朗读体验中,周老师引导着孩子的情感不断突破,逐渐深入到鸟儿的内心:鸟儿一路追寻着树,一路思念着树,此刻在鸟儿心中,一定默念着一句话,呼唤着一个名字,选用“哪怕……也”、“只要……就”、“不管……都”,说说鸟儿此时的心声。在“言”和“意”的互动中,孩子渐渐感受到鸟儿对友情的执着,对诺言的诚信,对朋友的忠贞。

其次是人与文的融合。如果我们就是那个树根,如果我们就是那个门先生,如果我们就是那个小女孩,只要你静静地看着鸟,一定看到了一双眼睛,那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在文中找找看!默读和沉思了片刻,孩子们看到了一双双晶莹的眼睛──湿润的,绝望的,忧伤的,痛苦的,哭泣的……这是孩子与文本进行的一次心灵的对话,对话中,孩子已经成为文中的一分子,鸟已经成为自己心灵可以直接触摸的对象,孩子已经在文中找到了诗意的栖居。王崧舟老师说过:“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是为了儿童的,语文只有融入儿童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的。”周老师正是靠着一双“眼睛”,将文本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孩子也正是靠着这一双眼睛,深入到文本的灵魂深处。

接着是情与智的融合。“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这时你又看到了一双怎样的眼睛呢?鸟儿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接着又转过头来,这时你又看到了一双怎样的眼睛?在遥远的地方,鸟儿有一双怎样的眼睛?如果说,周老师在前面的教学中追求的是一种感动,那么这时的教学则是希望把这种感动延及内心,转化为一种理性、智慧的精神,成为一种永久的感动。在教学中,我们的眼前仿佛浮现“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动人情景,在这种情境中,我们读出的是温暖,读出的是坚定,读出的是依恋,读出的是永恒。此情此景,像一盏不灭的明灯,永远萦绕在孩子的灵魂深处,扑之不灭,挥之不去,成为伴随孩子一生成长的一块厚重底色。让明天的人们有情有义,让明天的人们一诺千金,让明天的人们忠贞不渝,可能是周老师这堂课追求的最大的目标。

在每一个层次中,周老师始终将“读”贯穿其间,同桌互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师生轮读,一次读得比一次深入,一次读得比一次投入,一次读得比一次感动。今天周老师让孩子读懂的是“一双眼睛”,多少年后,我们的孩子就会拥有这样一双动人的眼睛。

3、“最幸福的树”:

在鸟儿“眼睛”的感悟和体验中,周老师没有忘记文中另一个重要角色──树。尽管它在鸟的急切、悲伤、绝望的眼神中,不断地变化身份:木材,火柴,灯火,不断地走向毁灭,可是周老师让学生感受到的树,不是一棵让人伤痛欲绝的树,而是一棵世界上最幸福的树。

因为它拥有了守望。鸟儿唱的还是那首歌,旋律还是那个旋律,可是什么不一样了?但不管怎样,有一种东西没有变,永远是一样的?在学生的交流中,周老师深情地说:“鸟和树的友情没有变,有人说,这就是永恒;有人说,这就是天长地久。”周老师不断加大情感的“砝码”,将学生的心灵不断引向顿悟,引向智慧。此刻,学生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鸟儿的悲伤,更是树的幸福,因为鸟儿无比忠实的守望,让树在不断毁灭中获得了永久的生命。周老师趁热打铁: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还隐藏着另外一双眼睛,体会体会?树和鸟儿正用眼神交流着什么,请为他们设计一段对话。如果前面是情感的生成、蓄积,直至激情涌动,那么此时则是打开情感闸门后一泻千里的奔放,去年的树在孩子的情感创造中,在鸟儿的一往情深的守望中复活了,获得新的生命。这就是文本的“二度”创造,而始作俑者则是周老师对文本的忠实守望,则是学生对文本所产生的独特体认。因为它获得了永恒。

学完课文,周老师巧妙地带领学生走出了课文,走向更加灵动的精神世界。请大家思考:去年的树,是一棵怎样的树?你真的相信世界上有这样的树和鸟吗?

在学生的沉默和深思中,周老师抛出了两则阅读材料:一是关于作者新美南吉的,只活了三十岁,可是他的作品却传颂了半个多世纪,犹如化成灰烬的火柴,留下的火还在灯中跳跃,点着光明;一是母亲写给女儿的信:我在想,也许我们母女就是新美南吉故事里的那只小鸟和那棵树,也许你是那只小鸟,我是那棵将生命放在最后一根火柴里的树,即使只有最后的一点火光,也会等到你飞来的歌声。周老师没有告诉孩子什么,可是孩子的心灵却被点亮了,他们一下子为童话中的“鸟”和“树”在生活中找到了“物化”的对象,譬如作家和经典的作品是“一棵树”,它幻化成的荧荧火光横贯几十年,几个世纪,不断地照亮和温暖着明天的人们,永远不灭;譬如平凡生活的母与子,母亲是一棵树,“我”就是那只鸟,用不断走向枯萎的一生在等待着孩子飞来的袅袅歌声。新美南吉笔下的“树”尽管不再是“去年的树”,可是却在周老师的呼唤和感召下,在孩子心中已生根发芽,一片葱绿;尽管鸟儿已经飞走,但是周老师却把它优美的歌声深深地“刻录”进孩子的记忆,以期在他们一生中久久回放,成为生命中的经典!

在周老师的语文课堂上,他擅长用世界上“最黏的胶水”,融合孩子的思想、情感、智慧、体验、想象,让孩子涵泳其中,激情彭湃;在与孩子目光的对视与交融中,周老师用自己“最动人的眼睛”,唤醒孩子的发现,点燃孩子的思想,激发孩子的活力,让每个孩子的小眼变得晶晶闪亮;在周老师殷切的眼神中,孩子成了世界上一棵棵“最幸福的树”,他们感受到了思想的茁壮,他们体味到精神的葱郁。倾听周老师的课堂,这是一种诗意的经历;在周老师的课堂上成长,这是一种诗化的力量!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树苗
妈妈,我爱你
大树
时间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特别的日子——忆
金华夜景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听听,秋的声音
爱是什么
爱什么颜色
大地
段考
母亲
论厦门市建设生态经济市的意义与对策
试论中专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缺陷及对策分析
浅谈园林模式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
浅议农村信用社重新定位的必要性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德育新模式
关于强化就业导向理念打造就业指导平台
Web2.0对政府行为的影响和效果分析
珠三角与长三角经济实力与软环境比较研究
浅析将就业导向引入生化教学的尝试
关于学生体育伤害中学校和教师的民事责任研究
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探析
投资行业竞争模式问题研究
基于就业战略建设跨企业教育培训中心
试论用“5S”管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课堂提问应取“大”而舍“小”──《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案例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杂谈
走遍天下书为侣──我读《童年》
《走遍天下书为侣》词语解释与应用
《走遍天下书为侣》反义词对比记忆
我读书、我快乐
《走遍天下书为侣》中心思想
《走遍天下书为侣》课后拓展一得
反复,要有反复的方法──由《走遍天下书为侣》想到的
《走遍天下书为侣》好词好句好段
《走遍天下书为侣》近义词联系对比
《走遍天下书为侣》主要内容
《走遍天下书为侣》学习要点
书香伴我行
《走遍天下书为侣》分段及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