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木偶简介

木偶简介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木偶简介

木偶,古代叫傀儡、魁儡子、窟儡子。用它来表演的戏剧叫木偶戏。

木偶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的木偶可能与奴隶社会的丧葬俑有关。

1978年山东莱西县汉墓的发掘发现;使我们看到汉代制作的可坐、可立、可跪、可灵活操纵的木偶实物,这也证实了《列子·汤问》记载的“偃师造神奇木偶”和《乐府杂录》记载的“陈平用木偶美人解冒顿围困刘邦”故事的可能性。

据唐杜佑《通典》记载:“窟儡子,亦曰魁儡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家乐也,汉末始用之于嘉会”。这说明到了汉末,已有了丧葬、嘉会并用,且具表演功能的木偶。到了隋代,木偶的制作高度发达,已从演百戏(古代杂技的总称)、歌舞发展到表演故事片断,形成了木偶戏的雏形(详见《大业拾遗记》)。

唐代,木偶艺术日渐成熟、高超。据《明皇杂录》载:唐玄宗被李辅国迫迁西内时,曾作过一首咏吟傀儡的诗:“刻木牵线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一说此诗为梁锃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当时木偶戏的逼真及观赏者的感受。封演撰《封氏见闻记》载:唐“大历中,太原节度使辛云京葬日,诸道节度使人修祭。范阳祭盘最为高大,刻木为尉迟鄂公突厥斗将之戏,机关动作,不异于生,……又设项羽与汉高祖会鸿门之像,良久乃毕”。由此可见,唐代木偶不但成为表演完整故事,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形式(尽管它还不时的为丧葬服务),而且已发展到“闾市盛行焉”(见杜佑《通典》)。

宋元时期是木偶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据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汴京开封瓦舍(宋代城市里娱乐场所集中的地方。作者注)很多,其中最大的有“大小勾栏(百戏杂剧演出场所)50余座”,“可容数千人”。

元代(公元1279至1368年),杂剧艺术光芒四射,木偶艺术亦水平不俗。从仅存的《朱明优戏序》看,元代木偶已将“操纵技巧与言谈、歌唱及喜、怒、哀、乐作生动表演,剧目已具备了杂剧的现实主义内涵。

由明至清,木偶戏发展的特点是遍及各地,支派繁多。

明代(公元1369至1644年)木偶,万历后兴旺。以木偶特盛的福建为例,泉州的提线木偶,制作精巧,操作复杂(一个形象的提线多至十几至二、三十条),且声腔活泼,音乐丰富。布袋木偶,仅福建一境即有南北两派之分。南派属泉州,音乐结构与泉州提线木偶相似;北派属彰州,以龙溪布袋木偶最为著名,用皮黄音乐,行当齐全。演出内容上,南长神话,北擅武戏(但后来北派也增加了不少神怪、鸟兽的动作,表演功能得以扩大)。“水傀儡”表演更富故事性;杖头木偶,粤、闽、黔广有流行。
清代(公元1616至1911年),杖头木偶遍布四方,行当众多。杭州有“木人戏”,广东有“抓颈”杖头,四川杖头有大、中、小三种形式,山西杖头分晋中、晋南两种。北京杖头,多“内庭供奉”,时称“大台宫戏”,实为一种特殊形态的“京剧”,许多名伶如金秀山、刘永春等都“钻筒子”客串过,京城木偶也有“四大名班”(“四义班”、“金麟班”等)。陕西合阳线戏,明代已有发展,乾嘉年间,流行于山、陕、豫三省毗连的30余县,仅合阳就有戏班30多个。杭州、泉州班社林立,上杭提线木偶光绪时鼎盛,江苏提线木偶清末便风靡海外(东南亚地区)。流传粤东、闽西的铁枝木偶,清末成型,红极一时。陕西蒲城的“火神会”,以“药发傀儡”形式演《天女散花》、《武松打虎》、《三打白骨精》等故事,是清代此类木偶戏的重要标志。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新学期,新志向
水是生命之源
向伤害say goodbye
那一次,我很幸福
我的小侄子
夜晚,谁闯入梦里
我与爸爸妈妈比童年
保护动物,爱护环境
我的“十年之友”
第一场大雪
我的班主任大人
第二次
春天来了
新产品的设计考虑要素初探
浅谈网络时代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简析工程预算清单在工程预算控制中的应用
国有石化企业薪酬管理方法探索
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短缺问题研究
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问题探索
对搞好市政工程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几点思考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财政部门内部控制系统几个问题初探
非金属地质找矿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分析研究
中国投资扭曲的基本特征和原因分析
关于新会计准则中营业利润的构成思考
人性化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论如何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以“读”为主的“四环节”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军神》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军神》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军神》教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