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长城》教学案例
《长城》是第七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看图学文。学生通过看图和阅读课文,了解和认识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及其结构特点。由于学生对长城比较陌生,仅靠课文中两幅插图和课文描述,学生不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对此,我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有关长城的图片、视频资料并制成课件,结合对课文的学习逐步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第一段“远看长城”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了第一幅插图,然后让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长城的“长而曲折”的特点。为了加深理解,我又播放了长城远景图及一些长城远景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城整体特点的感受和理解。这样,通过真实的图片和动态的视频展示,将学生带到了长城边,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从这些图片和视频资料中自然而然的感受到远看长城,长城的“长而曲折”这一特点,省去了教师空洞的引导和讲解。这一特点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的,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因此学生理解的透彻,同时由于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地牢固。
在教学第二段“长城的结构和作用”时,先让学生阅读第二自然段,初步理解内容并总结出段意。由于全班学生没有一个去过长城,仅靠课文的描述很难理解“垛口、了望口、射口、城台”等的样子和作用,同时也很难将这些部分联系起来全面的去理解。为此,我又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的、不同侧面的长城局部图片,并播放了一些在长城上拍摄的视频图象,使学生对长城的局部特征有了直观的感受,深刻理解了长城的结构特点。之后,我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长城的这些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在学生思考讨论后,我又播放了一些描写古代战争的、在长城上(或古城楼上)作战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垛口、了望口、射口、城台等部分在实际战争中的作用。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中,我没有过多地去向学生作解释、讲解,而是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将学生带到了长城上,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去体会和领悟。这些知识都是通过学生亲身观察自己总结出来的,因此学生理解得深刻,掌握得牢固。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识了长城远近特点后,又进一步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和相关图片及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雄伟和险峻,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修筑长城的艰辛,由衷地认识到“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随着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大量平时难以收集的资料,极大地丰富了课堂,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方面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合理地将资源和课程整合起来,使教育资源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打针
- 包饺子
- 助人为乐
- 秋游
- 可爱的小白兔
- 我的好伙伴
- 蒲公英
- 梦游埃及
- 妈妈生病了
- 游泳
- 难忘的武术操比赛
- 买文具
- 给妈妈打电话
- 骄傲的小孔雀
- 我爱校园
- 英汉名词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及其认知分析
-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及其特征
- 言语合作性的语用标记关联模式
- 略论中国问题(一)
- 略论司法职权内部的优化配置-以司法民主化为视角(1)论文
- 地方建筑石刻艺术探索
- 开辟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历程
- 超越数字的客户拜访报告(1)
-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浅谈完善我国的商事法律制度(1)论文
- 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
- 现代美术的发展趋势探析
- 浅谈自然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作用
- 浅析完善我国银保合作相关法律制度(1)论文
- 绳结艺术对服装设计的作用
- 《吃水不忘挖井人》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会了学生什么?
- 《司马光》片段
- 《吃水不忘挖井人》
-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 《司马光》教后
- 《吃水不忘挖井人》评析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实录及思考
- 《吃水不忘挖井人》巩固复习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实录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一
- 《司马光》教学实录
- 《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启示
- 《司马光》教学一得
- 《吃水不忘挖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