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6
感受美 欣赏美 描绘美──《颐和园》教学案例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我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文时,在情境表演中,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代替老师的分析讲解,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自己提出问题,并合作解决问题,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师:导游公司要接待外国贵宾游览颐和园,想从同学们中挑出一些优秀的导游,大家想报名参加吗?
(学生个个喜出望外,跃跃欲试。)
师:我们的课文就是“报名手册”,请大家把课文读一读。
(学生以喜欢的形式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课件出示:
“报名须知”
⑴ 你觉得哪个地方最美,把它独特的地方和小组同学一起读一读、说一说,并谈谈你的感受。
⑵ 小组中推选出一名最好的导游参加总决赛。
师:同学们,报名须知提出了报名的具体要求,请同学们分小组准备吧!
(学生们兴趣盎然地挑选自己喜欢的地方,在四人小组中有的朗读,有的讲解,有的提问,形式多样地进行自主选择性阅读,并合作解决其中所遇到的问题。)
师:下面请大家做评委,听一听各小组推荐的优秀导游的介绍,评一评,谁是优秀的导游。
(教师根据“导游”的介绍,适时点拨,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在情境表演中,以学生的读代替老师的分析讲解,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在上台展示的过程中展示课件,那鲜艳的画面,配上清晰的解说,让学生如临其境,既真切地体会了景物的特点,如长廊的长、美、奇,昆明湖的静、绿等,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又能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师:颐和园的风光真美,同学们,也把你们搜集的祖国历史遗产的风光图展示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吧!
(学生出示搜集的图片资料,互相欣赏讨论。)
师:请你把这美丽的风光,学着的作者的方法写一写,把它介绍给大家。
学生选择喜欢的一幅风光图片自己练笔。
师:哪位导游愿意用你那甜美的声音带领大家去欣赏这迷人的风光呢?
学生上台结合图画介绍那美丽的风光(师配乐)。
师:我们欣赏了颐和园美丽的景色,也感受到了那优美的文句,更为我们祖国有这样的历史遗产而骄傲!
(在这课外练笔环节中,有小组合作中的读和说为基础,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又以学生的说来吸引全体学生听,形式多样地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体现了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这样将课文与课外内容结合,达到课文内容延伸的目的,让孩子们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同时让学生为祖国有这些历史遗产而骄傲,为祖国有这样的美景而自豪。)
新课程给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也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展示,自我发挥的空间。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孩子的朋友,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中的指导者和协作者。角色的转变使课堂不再是单纯的师问生答,而是注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不再是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而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的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让我们与新课程同行,让全新的新课程理念,渗透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使我们的教学走进一种崭新的境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为班级做好事
- 观黄河
- 我家的小猫咪
- 收割麦子
- 美丽的农村
- 初夏的麦子
- 初夏
- 云台山
- 爱国旗
- 初夏的感觉
- 花园口游记
- 夏天到
- 骑马
- 初夏
- 初夏
- 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水与科学
- 见缝插绿和景观建筑
- 居家经典配色方案
- 小区景驳岸设计三原则
- 全面了解建筑空间设计的意义
- 关于建筑史的一些思考
- 黑白分明的徽州宅院
- 景观行业的转变与创新
- 优秀住区规划设计五要素
- 树木列植施工四步曲
- 建筑照明设计
- 城市绿化中的几个观念误区
- 小学校园环境设计
- 室内空间的知觉与表现
- 风水看厦门的城市规划
- 《路旁的橡树》 趣闻故事
- 《惊弓之鸟》随堂练习 巩固篇
- 《路旁的橡树》 重点问题探究
- 《路旁的橡树》 整体阅读感知
- 《路旁的橡树》 重难点分析
- 《路旁的橡树》 重点字词梳理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重点问题探究
- 《惊弓之鸟》随堂练习 提高篇
- 《惊弓之鸟》 老师语录
- 《路旁的橡树》 教案讲义2
- 《惊弓之鸟》 作者及作品介绍
- 《路旁的橡树》 教案讲义1
- 《路旁的橡树》随堂练习 提高篇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考点练兵1
- 《路旁的橡树》随堂练习 巩固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