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激活网络环境 优化语文教学──《颐和园》教学谈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活动,突出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教学《颐和园》一课,教师在讲授完第二自然段后,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让学生自学。在这里,教师设计了类似BBS的一个“课堂讨论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先选择任意一自然段学习,并且点击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寻找正确的答案,自主地理解课文。教师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时加入学生的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难。这种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
2、自主选择学习伙伴: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交流的伙伴,互相启发,共同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便于信息的多向传递,在参与过程中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有所得。
如《颐和园》一课的第三、四、五自然段,教师给足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学。在这里,选择同一自然段学习的学生可以围绕该自然段自学提示中的问题,选择合作、交流伙伴,进行讨论。电脑界面上一下子出现了许多问题:“颐和园长廊的特点是什么?”“长廊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了什么?”“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表达了什么信息?”学生在各自的电脑上你问我答,各抒己见。而更为精彩的是,学生一旦都参与学习,成了学习的主人,求索的思维便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颐和园是哪一年建造?”“是谁建的?”同学们纷纷点击网络视频资料来满足各种各样的疑问,大胆设疑,积极求证。他们兴趣盎然地流连其中,课堂教学过程不时高潮迭起。
3、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理解能力、经验背景迥异,而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统一进度、统一教学要求、统一教学内容,必然导致课堂教学“高度同步化”,这极大地制约学生个体的发展。
《颐和园》一课的课堂上,教师发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完全不一样,有对课文非常熟悉的学生,他们在别人自学第三、四、五自然段时,到练习测试区自我测试,检测自己掌握的成效。有学生在教师没要求的情况下仿写了习作《新世纪公园》。而有的同学则需要点击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帮助自己理解。从这一现象中不难发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语文课真正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钓鱼
- 温馨的卧室
- 玩具龙
- 我班来了两位新同学
- 捉螃蟹
- 三只小鸭子
- 我爱秋天
- 疯狂闻味的睿琦
- 小白兔吃东西
- 杭州西湖
- 蛋炒饭
- 我的伙伴---足球皮皮
- 春游
- 校运会
- 我
- 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索过程
- 为什么要用两只眼睛观察
- 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及运用
- 清欢自从细中出
- 让人“苦恼”的摩擦力
- 骑着单车学物理
- 四条规则助解文言文
- 你无法叫醒装睡的日本人
- 靠“扭”前行的扭扭车
- “用心灵看世界”作文导写及例文
- 春回大地话立春
- 争渡,争渡,人生目标何处?
- 拔河比赛的制胜法宝
- 古代运输有绝招
- “没有细节的时代”新材料作文导写及例文
- 《小马过河》教学谈
- 小稻秧脱险记
- 我家的房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 与 书 交 朋 友 ”课堂实录
- 《我家的房间》教学设计 第2课时
- 《假如我是……》作文教学设计
- 人教版小学第五册第六单元教案
- 爬天都峰
- 曼谷的小象(第二课时)
- 我爱故乡的杨梅
- 美丽的小兴安岭
- 《写日记》教学设计
-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 海底世界
- 《军神》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