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网络环境下,让我们钟情的语文教学仍姓“语”──《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谈

网络环境下,让我们钟情的语文教学仍姓“语”──《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谈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赋予教育新的生命,教科书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如何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已成为人们关注的崭新课题。从着手开始准备这堂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秦兵马俑》起,我的脑海里出现频率最多的字眼就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清晰的结合点,如何正确界定“网络教学”,我一直在思索着。

一、解读与反思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根本上说,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借助网络环境去获得一定的知识,而更侧重于通过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整合课本内外的知识,并运用知识培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秦兵马俑》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状物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本课进行的是第二课时,在教学中,我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拿着教材,我反反复复读。从学生的角度看,“秦兵马俑”离他们的生活较远,在他们心中很神秘,这份“神秘”是他们最想揭开的面纱,最想解读的疑惑。于是,在设计教案时,我执着这样两点:一是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拓展文本,让他们在网络的海洋中尽情畅游,自主探究,了解心中所想,解答心中疑问。二是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在课堂上适时地进行反馈与交流。

基于此,第一份教学设计“登台”了,在学习作者介绍的六种兵马俑时,我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喜欢哪种俑就结合《秦兵马俑》专题学习网站中的相关资源去研究哪种,然后逐一交流汇报。结果,一堂课下来,我觉得上得很不“舒服”,学生并没有像预设的那样提起兴趣。而最后一个环节,让他们在“留言板”上留下心中对秦兵马俑的感受时,更是言之空洞。运用信息技术这个载体,构建的看似自主开放的课堂,实则是流于形式的,一堂课坚持下来上了六七十分钟,学生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了,要汇报交流的信息是那样零碎,整堂课学生都被“网络牵着鼻子走”。以至于有学生课后悄悄和我说:“老师,虽然有网络,但我觉得没意思,不见我们讨论,也不见我们书声琅琅,留言我也是硬挤出来的……”学生的直言让我有些脸红。是啊,一节课下来,有多少学生在课堂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有多少学生向老师提出质疑,又有多少学生在网络中愉悦地学习,自主地获取知识呢?看来在网络中,我迷失了语文教学的本性。语文课,她姓“语”;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她仍姓

“语”。

二、探索与收获

用不用网络,在什么时候用,怎样用网络都要根据课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设计理念来确定,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网络教学模式的运用应当因“材”施教,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来选择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发展。基于此,对本课,我作了重新思考。

1、用好教材,回归文本:

再次拿着教材,反反复复地读。初次设计教案时,我预期达成的目标依旧坚持着。只是我不再随意放手,构建所谓的“自主”。传统的信息一般来源于教师、书本或者有限的课外书籍,网络的无限容量,使得语文教学所需要的资料可大量存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了满足了学生自主化的探究欲望,每个学生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在信息的海洋里快乐地畅游,但又不使得课堂零零碎碎,我在《秦兵马俑》专题学习网站中提供大量经过归类、整理、加工的信息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专题学习网站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了主动探究的意识,然后围绕问题去自主探究。在“将军俑”和“武士俑”中选择自己想研究的,可以研究一个,也可两个都研究,还可以找伙伴一起研究。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补充,甚至有学生在交流、探究后对书本提出了质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作者本身对这六种俑的描写有详有略,如果按照文本所写,课堂上处处研究,只会是一盘散沙。新课标强调,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语文课才更有她的味。因此,在教学时,对文本稍作了处理。在这过程中,紧紧扣住欣赏──感悟──朗读这条线,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依旧是书声琅琅。

2、用好网络,享受教学:

在“留言板”这个环节中,调整后的教学设计也真正体现了网络的交互功能。并不是让学生空洞地抒发几句感想,无病呻吟,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建成的“交流平台”,而是让学生从大量的表情特写图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图,仿照作者的写法,课堂上进行创作,每一个同学都有创作的机会,每一个同学也都能欣赏到其他同学的创作,并有机会进行评价,评评自己最欣赏的创作,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不管学生的创作水平高低,他们在相互合作、交流、评价中都增加了体验,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学习能力。这种新型的互动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交流场所。这种适时的反馈与交流,让学生共同品尝集体的劳动成果。读和写在这里得到了有机交融,而绝非走过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一堂课下来,学生是轻松的,也是快乐的。我也同样如此。网络教学真正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交流环境,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堂课的网络教学,学生在朗读、欣赏、感悟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环境更为宽松,更为自由,探究的内容也更为丰富多彩,满足了学生具体化的学习需求,自主化的探究欲望,个性化的自我构建。把信息技术引进语文课堂,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语文课堂,别为了用网络,而让我们钟情的语文教学“面目全非”。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最喜欢的游戏
小狗看电视
难忘的一节课
找春天
双摇跳
打乒乓
村里建立了活动室
水井
一个美丽的钱包
一件难忘的事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
到哥哥家玩
开学的第一天
有趣的游戏
我帮妈妈大扫除
制定燃气紧急事故处理预案与实施社会援助
燃气管道吹扫方法的探讨
国有经济在石油和化工行业该何进何退
浅谈液化石油气的卸船计量
天然气长输管线中水化物生成的工况分析与控制
为确保安全,在煤气管道设计施工中的几项改进做法
天然气空调的技术经济分析
城市液化石油气汽车加气站的设计实践与探讨
压缩天然气输配技术将成为燃气长输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
上海市天然气系统技术考察
中小型燃气锅炉的前景分析
燃气中餐炒菜灶采用红外线无焰燃烧的可行性研究
郑州市燃气管网检测普查
正确行使监理权力维护工程顺利进行
海洋天然气勘探开发进入新时期
当思想插上技术的翅膀──何黄海老师《中彩那天》教学赏析
《中彩那天》课堂实录
一堂必上的人生课《中彩那天》
《中彩那天》课堂实录
阅读《中彩那天》给我的启示
《中彩那天》让学生学会抓重点词
《中彩那天》教学反思
差异教学案例《中彩那天》
探究教学也需要教师恰当的讲解──《中彩那天》课题研究
读了《中彩那天》以后
设疑推导 读懂课文──《中彩那天》课题研究
汽车开走以后──《中彩那天》续写
感谢《中彩那天》
《中彩那天》教学杂谈
借《中彩那天》,谈点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