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2
《送元二使安西》听课有感
《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是王维写的一篇送别诗。戴老师执教本课时,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精心地确定教学目标,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精心地选择教法,让学生感悟到了古诗语言文字的精妙,以及诗人所蕴涵的独特感情。
回到学校,戴老师上课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我觉得他上课的特点是朴实、扎实。
一、朴实的风格
说戴老师的课朴实,是因为他的课不搞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的东西,而是步步踏实,每一个步骤都精心雕刻。他不会因为赶时间而放弃某一次知道学生的机会,也不会因为只重视结果而忽略了教学的过程。比如说,在引导学生读好课题《送元二使安西》这个课题时,光是解题、读题就花去了十五分钟的时间,直到每一个学生能正确读题为止。回想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读好诗题往往就被忽略,而戴老师这一点却做得非常好。他花这么长的时间是有道理的,因为诗题对于一首诗来说就好比是龙的眼睛。戴老师在读好诗题是虽然着墨不多,但是颇具匠心,体现他朴实的教学风格。
二、扎实的过程
戴老师在上这堂课时,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读为本”的理念,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王维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在吟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唱中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舞中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诗的最后两句,选取了饯别宴席的劝酒词“劝君更进一杯酒”凝离别之情于美酒之中。一杯酒,一生情,一个“更”字,一个“尽”字,浸透了诗人对朋友的全部真挚感情。戴老师在引领学生读这一句时,先让学生充分体悟诗人的情感。他是这样启发提问的:“身为好友的你,在元二临行前,还想对他说些什么?”学生听音乐交流后,戴老师又悲伤地告诉大家,几年之后,王维就去世了,应该怎么读?“千言万语化作薄酒一杯,一切尽在不言中,来吧,举起酒杯吧!”接着,戴老师问:“喝下这杯酒了吗?我怎么觉得这不是一杯酒,这究竟是什么呢?”学生答:“是浓浓的情意。”“喝一杯够吗?那我们再喝一杯,你还喝出什么滋味?”学生一个个站起来回答:有痛苦,有难过,有悲伤,有难舍难分……“那么再喝一杯,干了它,再喝一杯”……我听着看着,也多想举起酒杯来送一送元二呀!“是的,再喝一杯,元二就要走了,让我们举起杯送他一程吧!”已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这浓浓的愁情别绪,笼罩着大家。戴老师醉了,学生醉了,在场的所有听课老师也醉了。此时“但愿长醉不用醒“,喝呀喝,读呀读,已不能表达诗人的感情了,就让我们来唱吧!学生跟着老师,合着《阳关三叠》的曲调,动容动心的吟唱起来,是多么和谐的课堂氛围呀!戴老师在引导学生读好这首诗的时候,没有机械地让学生枯燥乏味地读,而是在引导体会诗人的情感过程中,激发学生读的欲望,在有滋有味的朗读吟诵中,水到渠成地完成教学任务。他把这首古诗中情感最细腻的,描写最感人的场面,生动地再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的目光穿越时空的隧道,仿佛看到诗人送别友人时泪满衣襟的样子。这充分体现了戴老师的娴熟地驾驭课堂的扎实功底以及灵活的教学机智。
总之,这趟无锡之行,让我亲眼目睹了古诗词的魅力,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古诗词所表达的古今相通的人性──情。在今后的古诗词教学中,我将多向名师学习,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下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做个敢于“背叛”的乖孩子
- 剪喜字
- 一个微笑
- 驰骋梦想
- 剪囍字
- 牵挂
- 溜冰感受
- 广场上的溜溜族
- 剪喜字
- 学琴之路
- 太阳菊花
- 温暖的黄昏
- 我发现了洗汗衫的秘诀
- 猫捉老鼠
- 华溪水库
- 充分履行国家审计监督职责促进政府投资项目科学管理
-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中学化学教学策略
- 计划生育有利益导向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公共政策论文
- 浅谈新时期地勘单位的审计职责
- 当代公共管理与政府改革-公共政策论文
- 审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
- 高职审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考
- 论公民社会兴起对政府制度建设的影响-公共政策论文
- 单位制向社区制的回归-公共政策论文
- 浅谈中学素质教育中的新课堂:信息技术课
- 试论更新中职数学教育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探析和谐社会语境中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政策论文
- 公共行政的民主和责任取向析论-公共政策论文
- 浅谈建构课外阅读平台,提高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 提升初中数学课堂问题的有效性方法探析
- 激学 趣学 乐学——《影子》教学设计
- 《比尾巴》教学设计之六
- 《阳光》教学设计之二
- 《阳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影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影子》教学设计之一
- 《比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阳光》教学设计之四
- 《阳光》教学设计之三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 《阳光》教学设计之五
- 《比尾巴》教学设计之七
- 《阳光》教学设计之一
- 《影子》教学设计之二
- 《比尾巴》教学设计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