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匠心独运 巧妙解词
听了黄建跃老师的《搭石》一课,我颇有感触。黄老师在上这一节课时,能控制好课堂的度,上出了一节色香俱全的好课。
一、引领有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但在课堂对话中,“平等对话”并不是一种容易把握的情形。黄建跃老师在《搭石》一课的教学中,紧抓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和学生展开对话:
师:自由读课文的2~5自然段,把看到的、感受到的美划出来。
(学生认真地读,细细地找。)
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美?发现美?从哪个词感受到?
(指名说。)
反馈时,学生们谈了各自的感受,找出了家乡的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
──助人为乐美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
──勤劳美
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
──和谐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
──谦让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尊老美
心灵美、自然美、善良美、奉献美……
为了让学生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黄老师并没有进行空泛的说教,简单的告诉,而是以语言文字为根,紧抓重点词“协调有序”、“理所当然”,学生在对语言赏析、感悟中解读家乡人们无私奉献的美好心灵。
黄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重视读的层次性。每一次读都有每一次的目的和要求,螺旋上升,层层推进,学生经历了从读得不熟练到读得流利有感情的过程,有了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朗读、默读,在读中感悟、理解,交流,在反复诵读中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字,体会感悟文本。
二、拓展有度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运用才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所在。让学生创造性地练笔,超越了文本,充分发挥了文本的情感内涵,引发了学生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黄老师是这样设计写话练习,进行拓展延伸的:
课件出示:
如果( ),乡亲们总会(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学生反馈交流。)
在此训练的基础上,又紧接着出示:如果( ),乡亲们总会( ),假如( ),乡亲们总会( ),要是( ),乡亲们总会( )。(学生反馈交流)
黄老师的写话设计巧妙之处在于:
1、拓展延伸有广度:
黄老师重视听、说、读、写和句、段的训练,让学生从“理所当然”中感悟每一位乡亲都是这么做的,都具有无私奉献精神。还引导学生用心领悟,用情去体会,家乡的人们还会怎么做。既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固有的人文价值,又鼓励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拓展延伸有深度:
她的设计层层深入,由易到难,让学生逐渐感悟到搭石不仅仅是普普通通的石块美,也不仅仅是搭石时协调有序的情景美,更是家乡人们那善良、淳朴、无私奉献的美好心灵。
课内的适度延伸扩展,可以让语文充盈而丰富。黄老师的恰到好处的引领、延伸,学生真情言切的发言,不是让课堂变得更加美好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丽的雪
- 杜鹃花
- 春天里的发现
- 种花
- 知错就改
- 龙山之旅
- 参观儿童福利院
- 种花
- 跳绳变乖了
- 看猴戏
- 打羽毛球
- 雪
- 我喜欢的动物
- 请爱护有益的小动物
- 浇花
- 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创新教育
- 英语教学与习惯养成
- 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解题中的应用
-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
-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
- 古诗词教学点滴体会
-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 如何开展小学英语兴趣教学
-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素养
- 有效开展高中政治教学反思的方法与途径探讨
- 创新语文教研 推动教学发展
- 小学高段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 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 倾注真情 撒播师爱
-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析
- 19《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 《花儿也会放风筝》教学实录
- 新世纪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四单元教材分析
- 识字学词学句
- 蜗牛的奖杯
- 《爱迪生救妈妈》
- 我们成功了
- 雨后教学设计
- 学棋
- 《数星星的孩子》
- 山寨
- 画家和牧童
- 我是什么
- 雨后
- 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