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饱含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饱含着台湾与大陆同胞之间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能通过这一样一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人间真爱,感受到两岸亲情,在他们心中埋下善的种子,植入爱的根苗,应该是语文课的骄傲,是语文教师的骄傲!这就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之所在吧。然而,语文课毕竟不同于政治课,语文课也不是单纯的思想品德课。在语文课堂上,要通过听、说、读、写等一系列属于语文的学习活动,让孩子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技能的训练与提升,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这才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那么,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怎样把这两者统一起来,把三个维度的目标都落到实处呢?这个问题是本次赛课的主题,也一度困惑着我。
在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一课时,我突然发现,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真的很简单,那就是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也就是说,在课堂上如果我们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为出发点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那么,三维目标就自在其中。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每一个语言符号都表现着一种思维,承载着一种思想,蕴含着一种情感:对语言的理解,就是对思维的训练;对语言的积累,就是对思想的传承;对语言的运用,就是情感的传递。比如,我引导学生体会李博士的爱心,运用的是把一个自然段的几个句子都跟“沉着”这个关键词联系起来朗读体会的方法,在这种瞻前顾后地阅读与朗读实践中,对李博士博大爱心、高尚医德的感悟,不言而喻。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这40分钟的教学中,只设计了两个层面的阅读实践:第一个层面是初读整体感知。这个层面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真正让孩子把课文读通,把内容说明白。我设计了这样3个实践环节:第一,自由读,给足时间让学生真切感知课文;第二,自主提醒词语,给足空间与方法理解词语,读通长句子;第三,分工合作,把听读检查读书效果和组织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给足机会让每个孩子参与实践。这样的几个可以说是很常规的学习活动过后,第一个层面阅读目标就基本落实了。第二个层面是品读理解内容、感悟精神。根据四年级上学期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实际水平,我在这个层面的引导中采用了以读代讲、代说的策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2个实践感悟到台湾青年的博大爱心和李博士的高尚精神。第一环节,默读画出令自己最感动的语句简单标注感受;第二环节,交流感受。在第一个环节开始和交流感受的过程中,我试图充分的发挥教师指导、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让学生学得更有实效。比如点拨默读感悟方法;还有配乐范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台湾青年内心世界的想象中,通过运用恰当的词语练习说话表达出来;以及通过补充材料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奔波、连夜”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等等。
总之,理念决定呈现,呈现决定效果。在这次会议理念的引导下,我体验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快乐,体验到了扎扎实实为学生的充实。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吊兰
- 我家的仙人球又开花了
- 马齿苋
- 向日葵
- 我爱吃西瓜
- 我家的绿萝
- 菜市场
- 金银花开
- 臭海棠花
- 神奇的礼物
- 小草
- 桃花
- 狗宝宝出世
- 我爱白杨树
- 外公家的南瓜
- 医院甲型H1N1流感疾病档案管理
- 刍议雪灾后森林虫害对动物的影响及预防
- 淡水养殖之我见
- 我是小小动物迷
- 藕池大面积养殖革胡子鲶技术
- “两段法”养殖乌鳢创高效
- 高职家畜环境卫生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
- 五个特种养殖项目的暗藏风险
- 全国生猪养殖未来趋势向规模化发展
- 中华乌塘鳢养殖方法
- 反刍家畜前胃疾病的综合诊治
- 农业院校《家畜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俄罗斯禁止从欧盟国家进口家畜
- 大同市2011年流感病原监测结果分析
- 浅谈家畜内科学的教学与改革
- 《七律·长征》难句讲解
-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 《七律·长征》词语解释及造句
- 《七律·长征》案例分析
- 《七律·长征》篇章结构
- 《七律·长征》近义词反义词
- 《七律·长征》课文结构
- 《七律·长征》预习提示
- 《七律·长征》课文题解
-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 利用网络,优化课堂教学──《七律·长征》网络课教学例谈
- 《七律·长征》教学杂谈
- 《七律·长征》教学片断赏析
- 《七律·长征》教学片断
- 《七律·长征》课文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