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给予是快乐的──“小学生自由表达发展与课题研究”教学案例与分析

给予是快乐的──“小学生自由表达发展与课题研究”教学案例与分析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给予是快乐的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小男孩非常善良。

生: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总有出其不意的事情发生。

生:这个圣诞节,保罗、小男孩和小弟弟都过得很开心,令他们一生难忘。

(这个问题很简单,通过复习旧知,把学生引入文章,学生自由言表,说出自己的感受,为教学开始创设轻松的环境,给学生自由表达铺设良好的心境。)

师:那么,为什么说给予是快乐的呢?今天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品读感悟、随机生成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把相关的内容画下来。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写。)

生:小男孩看到新车后非常的羡慕保罗。

师:哦?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从小男孩吃惊的表情中可以看出来。

师:谁来师范一下小男孩吃惊的表情?

生:(面无表情,瞪大眼睛。)

(学生笑。)

生:(神情专注,手中的东西不由自主掉下。)

(在表演中,让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中,体会小男孩的心情,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

师:在“吃惊”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小男孩没有想到哥哥会送这样贵重的礼物给他。

师:谁来读读小男孩的话?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指名读。)

生:(读时强调“这车”两字。)

生:(读时强调“哥哥”两字。)

生:(读时强调“送给”两字。)

师:他们谁表达得更准确呢?我们过会儿再解决。

你还读懂了什么?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朗读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要保护好学生不同的见解,同时让问题一直带在他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

生:保罗的想法和小男孩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师:哦?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保罗以为小男孩想有一个像他哥哥那样的哥哥,而小男孩想的是自己以后成为这样的哥哥。

师:你真会读书,而且非常善于发现,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生鼓掌。)

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课文的4、5小节。

师:好,让我们一起把这两节读一读。

(学生有感情的齐读。)

师:是的,小男孩在自己的付出中体会到快乐,所以课题才说──给予是快乐的

(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体会文章的中心,这样更有利于与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

师:记得在上一堂课,有一位曾经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那么,现在你能回答吗?

(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使课堂教学显得井井有条。)

生:小男孩因为让弟弟过了依次特殊的圣诞节而快乐。

生:小弟弟也许会因为第一次这样欢度圣诞节而难忘。

生:小男孩为了给弟弟买车,那么今天是他生活中的一个中国,所以让他难以忘怀。

生:保罗是由于思想上受到影响而难忘。

师:让我们通过朗读,去体会他们的感情。

(生齐读。)

师:你还有什么感受?

生:从“真正懂得”中,我可以体会到保罗那种大彻大悟的心情。

生:一个人只有付出了,那么他就会收获无限的快乐。

师:你还读懂了什么?

(设置空间较大的问题,为学生自由表达提供广阔的回答问题的空间。)

生:保罗是一个喜欢妄下结论的人。

师:哦?是吗?

生:从第四小节和第九小节中都可以看出。

师:你可真会读书。

生:从刚才XX说的这段文字中,我还知道保罗这次又错了。

生:是的,小男孩为的是让自己的弟弟高兴,而不是考虑自己的。

师:好,那我请谁把课文6~11自然段读一读,并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小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从课文的学习转入对人物性格的评价,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师:谁来回答?

生:小男孩非常自信。

生:小男孩非常关心、爱护自己的弟弟。

生:小男孩乐于付出,并不是索取。

师:对于脚有残疾的人来说,最大的痛苦是不能和正常人那样行走自如,而小男孩要给弟弟买一辆新车,对弟弟来说,是幸福、宽慰,足以看出对弟弟的关爱。

下面,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

(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三、总结全文

师: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我们学会给予,那么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你能够联系全文,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吗?

出示:

学了本课以后,我知道,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 )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 )而感到快乐,我也曾经因为( )而感到快乐。

四、作业拓展

师:人们常说“助人为快乐之本”,在你的心目中,你认为哪些人最需要帮助呢?

你会用什么方式去帮助他们呢?

那你就去用自己的行动给别人带来欢乐,同时,也让自己获得快乐。

【总评】

这堂课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了以下的教学思想:

一、表达的核心是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整堂课中,教师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自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并且在训练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较强,经常转化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提高。

二、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

课堂教学,需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表达的机会,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教师的问题具有充分的让学生发展的空间。在这堂课的最后,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所学内容的总结,因为难度不高,所以学生都能参与。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水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爸爸
教师节献花
秋天到了
神奇的放大镜
丁丁是傻瓜
我学自行车了
争上游
要是我有了翅膀
献给我亲爱的老师
国家孝德教育观后感
第一次乘大轮船
三个小雷锋
读《吹牛大王历险记》有感
跳舞伴我同成长
中秋节雨夜赏月
从传统婚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论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全面和谐发展的理性诉求
浅谈我国强制措施适用中司法审查制度的构建(1)论文
传统艺术在现代戏中的体现
树立和谐执法理念 推进依法行政进程
政府工作报告的文体及语言研究
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型治理模式
论述网络营销理论在个人知名度推广中的应用
浅析美国司法审查制度(1)论文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浅析小案例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运用
有关情感与声乐演唱的心理探讨
论党内民主和集中的辩证法
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探讨
书籍装帧设计中传统艺术的运用
《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作文 写作指导
《和田的维吾尔》 重难点分析
《灯光》 范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作文 训练素材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后习题答案
《和田的维吾尔》 重点字词梳理
《灯光》 训练素材
《灯光》 考点练兵积累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作文 范文习作
《灯光》 写作指导
《和田的维吾尔》 重点字词意思
《和田的维吾尔》 老师语录
《灯光》 考点练兵阅读篇
《和田的维吾尔》 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十六年前的回忆》 考点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