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片断及反思
【教学片断】
星期四上汇报课,因为是我第一次上这样的公开课,心里很紧张,使得许多本来设计的教学环节在处理上比较马虎。下面就上课的一个环节做反思。
师: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水平很低。作者说:“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
那时没有……没有……也没有……。
生: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空调,也没有汽车。
师:我们能不能说同一类的?比如说交通工具。
生:那时没有自行车,没有摩托车,也没有飞机。
师:谁还能来试一试?
生:那时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空调。
……
师:谁还能说一说古代的人是怎么生活的?
课件出示: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课件出示:
没有望远镜,就用“千里眼”来寄托看得远的愿望。 没有_______
___,就用“顺风耳”来寄托听到远方声音的愿望。
师:按照第一种方法来填第二题。
生:没有电话__________,就用“顺风耳”来寄托听到远方声音的愿望。
生:没有手机__________,就用“顺风耳”来寄托听到远方声音的愿望。
课件出示:
没有__________,就用“__________”来寄托 __________的愿望。
【教学反思】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因此,我在师傅的指导下,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
课前,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其次,抓住训练点,生发出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有采用“课件出示没有 __________,就用“__________”来寄托__________的愿望。”的句式说说现代社会用哪些高科技将古代祖先的愿望变成了现实,这使得学生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上好了自己的课后,我听了朱文洁老师的课,听了她的课,我深深地感觉到我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她那优美的朗读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文中的情景中,而我也许是自身素质的水平,在课堂上很少采用。同时,在学生回答后的教师评价更值得我学习。我的两位师傅也一直给我指出,在课堂上评价很重要。
在这次的汇报课上,我仍旧没有改掉这个毛病,从以上的一个教学环节上就可见一斑。我对夸奖太珍惜了,听了朱老师的课,她在课堂上的夸奖是多方面的,并不是像我一样用“回答得不错!”这样苍白无力的评价。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明显要高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学习。争取明年的汇报课上有所进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洗手
- 小雨伞
- 我的小闹钟
- 我的宝贝
- 奇怪的笔
- 小水珠
- 卷笔刀
- 夜空中的烟火
- 我最喜欢的书
- 雏鹰争章
- 红毛丹
- 祖国辉煌六十年
- 石头
- 我的铅笔盒
- 小闹钟
- 村委会组织法修订中的四大争论问题
- 关于我国乡村直接选举的若干思考
- 集体制时期中国农民的日常劳动策略
-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建设生态文明家园
- 化解乡村债务的对策与建议
- “半封建农村”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嬗变
- 论近代中国农村手工业的兴衰问题
- 论城中村的社区保障及城市化意义
- 民国时期乡村权力结构的演变
- 农村税改、政府管制和财税体制改革
- 中国近代农村土地交易中的契约、习惯与国家法(4)
- 近代华北农村的农家生产条件·农耕结合·村落共同体
-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 土地股份合作制的经济学分析
- 建立现代农村制度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近义词反义词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九月九日重阳节
- 《夜书所见》好句好句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学法指导
- 叶绍翁常见诗作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词语解释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好句好句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