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9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文章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设计的这堂课,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在读和赏析中,让学生达成共识:山水相依,自然是和谐的。我们人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心旷神怡,人与自然也是和谐共存的。课上完了,自然有得也有失。
一、创设情境,提升感悟
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在课间谈话时用一则小故事引入,来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没有去过桂林,所以我播放了介绍桂林风光的录像,学生欣赏后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夸一夸桂林的山和水。有了直观的感受,学生的感悟自然更深。有的说“桂林山水多美啊,名不虚传。”有的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虽然学生在欣赏时,非常的投入,但要表达的学生似乎并不多。
二、入情入境,感情朗读
桂林的水独一无二,桂林的山与众不同,都很美。我上的时候是按顺序从水到山,按部就班。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要求:
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当学生感悟得很不错,能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现他感受到的美时,就追问学生:你是怎么读好的?朗读时,你感悟到些什么?或是问其他的学生:听了他的朗读,你觉得他是怎么处理才读得这般好?经过学生的讨论,谈自己的感悟后,学生逐渐入情入境,对文本的感悟更深,朗读起来也十分投入,深深地陶醉在桂林山水的美景中。现在想来这样设计是否更好。考虑到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应该请学生在两者之间选择其一,自己去读去感悟,说说喜欢的理由。但因为个人引导的欠缺,特别是学习“山”那部分时,有“走过场”的感觉。如果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去读去感悟,相信他们会读出更多的精彩,更多独特的感悟。
遗憾很多,那就是:
自己的课堂评价语言太平乏,对一些表现出色、发言精彩的学生不能给予很好的激励,难以让他们拥有一种成功感,所以另外的一些学生表现欲望也平平,发言局限在几个同学身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春节的早晨
- 读《白雪公主》有感
- 漂亮的贺卡
- 快乐的新年
- 诚实节
- 美丽的邕州老街
- 小兔子死了
- 我的雨伞情结
- 生活中的小镜头
- 我的好朋友
- 我和书交朋友
- 游千佛塔
- 春天的田野
- 春天的田野
- 妈妈,我想对你说
- 当前美国外国直接投资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热点关注(1)论文
- 浅析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1)论文
- 基于交易成本的渠道决策模型(1)
- 对加强和改善市场调控的思考(1)
- 美国票据市场发展及其借鉴(1)
- 关于兼职律师制度存废之我见(1)论文
- 防范与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的法律保障机制(1)
- 浅析电力市场营销的新理念及策略(1)
- 家电制造业如何应对分销渠道变革(1)
- 司法证明同一论(1)论文
- 论我国新闻侵权制度的完善(1)论文
- 国外汽车营销渠道模式与本土化(1)
- 全面推进食品企业绿色营销的战略(1)
- 渠道策略的博弈论思考(1)
- 企业社会责任与雇主品牌塑造(1)
- 《颐和园》教学设计10
-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 《颐和园》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
- 《颐和园》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 《颐和园》教学目标和课文简说
- 《颐和园》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 《长城》教学设计16
-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 《颐和园》教学设计12第二课时
- 《颐和园》教学设计11第一课时
-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长城》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
- 《颐和园》教学设计11第二课时
- 《颐和园》教学设计3
-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