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审美过程是一种见情、见性、见灵、见神韵活动,靠的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鲁迅说,文学作品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审美从文章三美入手。
1、读出音乐美、形象美。以一个游览者从容、轻松语气语速朗读,突出几处强调重音,如“却从没见过”、“静、清、绿”、“奇、秀、险”等。注意以上几点,分小组读课文,在读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感受到一连串意象的美。
2、配乐读课文使学生审美感受又进一层。
3、展现桂林风光图画,让学生观赏,学生感叹“啊,这样美!”学生头脑中意象或与此契合,或没有想象到,通过互补、印证想象更丰富了
叶圣陶说:“一字未宜忽,句句悟其神。”这指的是对文章的鉴赏,鉴赏什么呢,既要赏其美,又要鉴其妙。可以从语言声音节奏、色彩氛围、语调语序中推敲品味,体察作者怎样精确、省俭、传神运用语言,体察运用语言之妙。新课改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培养良好语感。语感训练除了语文实践外,还需语感分析,析语言之妙。
首先让学生划出你认为好的语句,并用“这句话好,因为______________”句式说话。有的说我认为“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名不相连,像老人、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句话好,因为它的比喻真巧妙。
有的同学说我认为“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这句话好,因为这句话中峰峦雄伟,红叶似火词语用得好。
古人读书非常重视背诵,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到四书五经无一例外要求背诵。背是古人学习“千古真经”。一些精品应引导学生先吞下去,为其打下精神底子,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丰富积累,培养语感。《桂林山水》其优美语言,丰富词汇,以及其中表现出的优美意境,是语言中精品,应引导背诵,怎么背诵,有其方法,通过筛选信息,选择主要信息进入意识是背诵的主要方法。
我想新理念如何与课堂教学结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需要不断琢磨反思。但我的追求始终不谕,希望能成为新理念通往课堂教学实践的一座桥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妹妹
- 青岛一日游
- 罗汉鱼
- 受伤以后
- 怀念我的小兔
- 种树
- 漫画《父与子》——画的局限
- 伐木工人的故事
- 鬼屋
- 我喜欢的人---爸爸
- 罗汉鱼
- 我家的小狗
- 我的新书包
- 保护青蛙
- 抓青蛙
- 试论民族国家的主权权利与知识产权的跨国保护(1)论文
- 政治体制改革是解决我国政府收入分配政策缺位的根本途径
- 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
- 先锋艺术:形式实验与思想困境(会员资料)
- 试谈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特色
- 关于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策略(1)论文
- 浅析中国食品行业的品牌营稍战略介析(1)论文
- 乐泉及其艺术孤旅
- 现代买卖法瑕疵担保责任制度-以法律原因引用为中心(1)论文
- 论中国艺术哲学的现代转型中的几个问题
- 药品缺陷的法律分析(1)论文
- 浅论物权行为理论对债法制度的影响(1)论文
- 我国农村土地物权制度的价值判断与论证(1)论文
- 论美
- 形式理性批判——论20世纪西方形式美学的内在逻辑
- 《影子》教案
- 《小小的船》教案
- 《小小的船》教案
- 《比尾巴》教案
- 《小熊住山洞》教案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 《回声》教案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 《棉花姑娘》教案
- 《影子》教案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
- 《坐井观天》教案
- 《阳光》教案
- 《松鼠和松果》教案
- 《秋天的图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