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审美过程是一种见情、见性、见灵、见神韵活动,靠的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鲁迅说,文学作品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审美从文章三美入手。
1、读出音乐美、形象美。以一个游览者从容、轻松语气语速朗读,突出几处强调重音,如“却从没见过”、“静、清、绿”、“奇、秀、险”等。注意以上几点,分小组读课文,在读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感受到一连串意象的美。
2、配乐读课文使学生审美感受又进一层。
3、展现桂林风光图画,让学生观赏,学生感叹“啊,这样美!”学生头脑中意象或与此契合,或没有想象到,通过互补、印证想象更丰富了
叶圣陶说:“一字未宜忽,句句悟其神。”这指的是对文章的鉴赏,鉴赏什么呢,既要赏其美,又要鉴其妙。可以从语言声音节奏、色彩氛围、语调语序中推敲品味,体察作者怎样精确、省俭、传神运用语言,体察运用语言之妙。新课改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培养良好语感。语感训练除了语文实践外,还需语感分析,析语言之妙。
首先让学生划出你认为好的语句,并用“这句话好,因为______________”句式说话。有的说我认为“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名不相连,像老人、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句话好,因为它的比喻真巧妙。
有的同学说我认为“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这句话好,因为这句话中峰峦雄伟,红叶似火词语用得好。
古人读书非常重视背诵,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到四书五经无一例外要求背诵。背是古人学习“千古真经”。一些精品应引导学生先吞下去,为其打下精神底子,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丰富积累,培养语感。《桂林山水》其优美语言,丰富词汇,以及其中表现出的优美意境,是语言中精品,应引导背诵,怎么背诵,有其方法,通过筛选信息,选择主要信息进入意识是背诵的主要方法。
我想新理念如何与课堂教学结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需要不断琢磨反思。但我的追求始终不谕,希望能成为新理念通往课堂教学实践的一座桥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快乐的假期
- 一次严重的教训
- 可爱的小白狗
- 学滑冰
- 新型汽车
- 除夕之夜放烟火
- 生活趣事
- 彩虹
- 云
- 买菜记
- 西瓜
- 第一次洗头
- 漂亮的表妹
- 吴江科技馆
- 帮助人
- 孩子识字了,还需要亲子共读吗
- 浅谈幼儿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 以德为先,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
- 我的小耳朵会倾听
- 孩子“帮倒忙”又何妨
-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 如何提高初三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 陪伴就是最好的家教
- 小学信息技术开放性课堂作业的设计
- 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体育兴趣
- 初一年级铅球教学初探
- 一只旅行的南瓜
- 从草草蚂蚁到香香蚂蚁(四)
- 如何指导学生读懂一段话
- 用爱心浇灌学生心灵的成长
- 秋天的雨
- 说说我自己
- 我不是最弱小的
- 语文园地三
- 《海底世界》
- 放飞学生的心灵
- 珍珠鸟
- 《刻舟求剑》
- 春天的雨点
- 小虾
- 9小鹰学飞第二课时
- 礼物
- 松鼠
- 富饶的西沙群岛
- 草叶上的歌-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