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7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神奇的溶洞。激发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写作特点,培养有条理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介绍课文及作者

1、课文,游记:

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情景。

2、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吴县人。作品有《隔膜》、《城中》和《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1957年叶圣陶先生60多岁时,游览了“双龙洞”、“冰壶洞”,见《小传十篇》。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

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划出不懂的词语。

2、集体讨论难字、新词:

⑴ 读音:

wān jí rǔ sǔn

蜿蜒 即使 石钟乳 石笋

⑵ 新词:

孔隙 突兀 森郁

四、读熟课文

1、散读。

2、小组读。

五、思考写作顺序,试着划段

第二课时

一、理清层次,划分段落

1、默读:

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

游览顺序──空间位置变换。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交待时间、地点、事件。

第二段(2~3自然段)路上见闻。

第三段(4~8自然段)游览经过。

二、讲读

1、指名读第一段:

分析:这是一篇游记,且开篇点题,交待了时间、地点。

2、学习第二段:

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记写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

提问:

⑴ 作者看到哪些景物?用笔划一下:

溪流:时而…时而…时而。

⑵ 什么叫迎着溪流?人怎么走?

逆流而上(游览的一条“暗线”)

⑶ 理清这部分叙述顺序: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

3、小结:

作者以“那溪流就是从洞口里流出来的”,引出描写重点──双龙洞。

第三课时

一、从读入手,理清层次

1、读第三段:

说一说写了几层意思。

2、分析:

外→内

学生边读边思考,师生共同总结:

⑴ 泉水来路。

⑵ 孔隙大小。

⑶ 小船形状。

⑷ 进出方法。

⑸ 人的感觉。

二、学习本段第三层

内洞奇景。自由读,并小结写了什么?

1、黑为什么?只有孔隙相连:

2、大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3、水源:

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指明泉水的发源地,且点出洞已到头。

4、最后写出洞,自然结束文章。

三、总结

作者记叙了游览双龙洞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争吵“大战”
德州一日游
秋游动物园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纳米机器人
课堂上的游戏--做“木头人”
春节
我喜爱的小动物
外星奇遇
爱的姿势
春天的汴京公园
我的爸爸
大自然的语言
我见过的春天
老师,您辛苦了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理论创新
政治学研究对象的史的考察
从人身依附到个体理性的成熟——“农民中国”及其解体
EAA环氧材料在广州地铁1号线整体道床病害治理中的应用
毛泽东和邓小平社会主义观差异的诠释学维度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什么是社会规范性的伯林式自由——现代政治哲学解读
南京地铁运营物资管理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核威慑的作用:一种康德式的观点
政党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演展逻辑
日本城市轨道交通站内脱轨原因及启示
重庆轻轨盖梁锚箱支座施工技术
上海市浦东新区轨道交通L4线工程港城路站方案设计
面向agent技术在城轨交通自动监控数字仿真中的应用
公共服务市场化与政府责任
《称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从现在开始》教学建议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称赞》说课设计
《称赞》教学设计1
《纸船和风筝》教学建议
《纸船和风筝》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称赞》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称赞》教学设计2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1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2
《从现在开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片断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