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07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节选自叶圣陶的《小记十篇》中的《游了三个洞》。
文章记叙了叶老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文章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畅,外洞的宽畅,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论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
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双龙洞景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山川景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游览的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
金华的双龙洞美丽而神奇。课前大家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了它,能把你的信息和大家分享吗?
二、自主探索,尝试学习
1、创设情境:
旅行社招考小导游,你愿意试试吗?请你循着叶圣陶爷爷的足迹,安排一下游双龙洞的线路。
2、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
3、小导游“考试”,说明自己安排的线路。
三、自由实践,自读自悟
1、创设情境:
下面,我们就按大家提供的线路一起去旅游一次。这条线路上有几大景点?那每个景点需要一名导游,你们可以从四大景点中选一处你最喜欢的来向游客介绍。
2、学生自由读书,准备。(提醒注意导游语言)
3、谁来向大家介绍?(发给小导游一顶红帽,一面小蓝旗)其他学生一起配合当游客。
⑴ 根据学生的选择,投影出示相应的画面。
⑵ 学生进行创造性的介绍,“游客”可发问、补充,师适机点拨。
⑶ 每个学生介绍完后,学生互相评价,老师及时鼓励。(录取为旅行社的小导游)
四、自主实践,升华情感
1、播放双龙洞的资料片,谁来当全程导游?
2、小结招考的成功,鼓励。
五、实践性作业,拓展延伸
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像双龙洞这样神奇壮丽的景观很多很多。课后,请从你喜欢的景点中选择一处,设计一段导游词,下次上课我们一起天南地北游一游。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外洞→孔隙→内洞
明艳 宽大 窄小 奇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报
- 我的好朋友王迎迎
- 春天的联想
- 盛夏乘凉
- 游云台山
- 纸的自述
- 星期六的早晨
- 特殊的生日
- 一次两日游
- 快乐的太白山旅游
- 我是楼道小卫士
- 黄金海岸水上乐园
- 外婆
- 游览海博会有感
- 中国结
- 浅谈商务英语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 西方强势文化语境下的读者关照
- 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文化的影响
- 立足教材培养学生英语文化素养
- 从地理环境看中西方法制文化差异
-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高校师生的影响探析
- 西方建筑文化对国内南方地区的影响
- 中西方语言文化的特点及其比较
- 民粹主义激荡西方社会之根源
- 从穿越剧看中西方两种文化差异
- 英语专业开设西方文化选修课的意义及教学策略
- 中西方礼仪文化之送礼观
- 合作学习中的英语语言文化教学
- 浅谈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基本差异
- 高中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
-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 《关雎》教学设计
- 《关雎》教学设计
-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 《〈诗经〉两首》课文分析
- 《〈诗经〉两首》结构分析
- 《〈诗经〉两首》教学杂谈
-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 《蒹葭》教学设计
-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 《〈诗经〉两首》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