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2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本设计旨在构建动感课堂,彰显学生的生命活力,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究,勇于创新,感悟内化文本,催生个性语言,促进思维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领悟作者移步换景写游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阅读与想象相结合,感悟与体验相结合,在情境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旅游情趣,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畅谈游历──从自己的生活切入

在节假日里,有不少同学跟随着爸爸妈妈去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置身名山大川,有的让你沉醉于她的瑰丽,有的让你流连于她的神奇,有的则让你惊叹于她的博大。你曾到过什么地方游览,并说说你的感受好吗?可参照这样的句式。出示课件1:

我游览过(什么地方),那里(什么风光 ),我感到(什么印象)。

评析:从谈已有的生活导入新课,让学生学着提供的句式,侃侃道出自己的旅游经历,激荡起心中的情思,易引起对新课文阅读的期待。

二、寻觅游踪──初读探究,整体感悟

1、披文入境,概说全文感知: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着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轻声读课文,读后说说课文写了什么,金华双龙洞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再读文本,梳理游踪线索:

你跟随着叶老先生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景点呢?再读读课文,圈出景点的名称。教师根据汇报交流,完成板书:

上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评析:梳理游踪线索,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全文,更为后面的深入阅读、体验导游角色的语文实践活动做好铺垫。

3、浏览文本,把文字变成画:

读了课文,金华双龙洞的大体情形有没有在你的头脑里形成画面呢?请你们快速地读一读课文,根据文字的介绍,在自己本子上用简笔画出金华双龙洞的环境。另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画后给同学们介绍画的理由(从文中找出根据)。

评析: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可感的形象,这是学科间的融通,而这种方式,有效地实现了文本的整体感悟。

三、导游竞聘──比赛促读,深化感悟

1、激趣引入:

金华双龙洞神奇的景观,每天都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往观光。我们凭着对课文的阅读,是否能做一次小导游,带领游客欣赏这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杰作呢?

2、说议“景点”:

要做导游,需要熟悉景点,尤其要把握好景点的特点。唯有这样,通过你的解说,游客方能领略大自然的可爱之处,才会被大自然的奇妙所吸引。你能结合图示,说说各景点的特点吗?

先读读课文,再交流自己的看法。

读议课文,感知景观特点

让学生自由选择景点,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作如下追问,引导理解并体验:

──山上景色明艳,从哪些词句看出来?读一读。

──外洞很宽敞,文章是用什么方法讲出这一特点的?你还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

──孔隙窄小到什么程度?如果你在那样的孔隙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读一读,演一演。

──内洞黑、大、奇的特点,分别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读读说说。

质疑探究,读通文本。

提示学生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大家一起来解决。可相机配图释词:

石笋、石钟乳。

3、竞聘赛读,表达真我感受:

下面我们将要进行各景点小导游的竞聘,最先读得好的先做小导游。先练一练,读的时候,一定要把景点的特点,还有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评析:这一环节创设了“竞聘导游”的情境背景,通过读议,实现了悟义感情的文本解读。

四、共议“导游”──调动思维,让“导”“游”出彩

1、体验“导游”角色,说法论技:

为了给游客“导”出精彩,让游客满意,并为之神往,导游需具备不寻常的功夫。现在我们就来谈一谈怎样做个好导游。教师对学生的精彩发言予以肯定,归纳说话内容,引导学生体验。

──开头需有开场白,让游客一听就喜欢你(可让学生动笔写一写。如导游外洞开场白:游客们,带着向往,在欣赏了明艳的山林风光之后,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双龙洞的洞口。下面将由我为各位导游,我叫XXX。愿我的导游将各位带进人间仙境,一睹双龙洞神奇的容颜。……);

──(重点段落)背上,不看书;

──丰富说的内容,使游客获取更多的人文知识(增加传说、内洞石钟乳的形状等。教师伺机出示课件2,丰富阅读,为导游增加积累。)

课件2:

孔隙说感进洞,须经蛤蟆嘴逆水而行,洞穴宽约3米,长约12米,水面离穴顶约一尺左右。游人入内,必须仰天平卧小舟中,徐徐送入洞内,脸面相距穴顶仅数寸。奇中有趣,趣中寓险。“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舟仰卧入回溪”,这正是双龙洞的独特诱人之处。

(突现特点)把握好语气、做好动作,使解说声情并茂,富有磁性、感染力。

──还需预测游客的心理愿望,或发难问题。

评析:有“法”,语言实践才会充满智慧;而“法”不应靠“知识权威”的传授。这里的设计,让学生在自由畅想、智慧感悟中交流、综合,自主建构他们的经验。教师这个时候只是倾听,送上赞赏、鼓励,让学生感觉自己的聪慧,享受收获的愉快。

2、体验“游客”角色,问题发难:

做一名游客,观赏着无限风光,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导游吗?对提出来的问题,引导解疑或存疑。

──山上哪来的泉水呢?

──那石钟乳还有些什么形状,可以取什么名称?

──“双龙洞”的名称有什么来历?

──我还想知道……

评析:问题发难,引发思维碰撞,开拓未知领域,使文本阅读探究继续走向深入。

3、交流课外资料,拓展视野,丰富“导”“游”内容

为了使我们的“导游”和“游客”了解更多的知识,让我们把课前搜集的资料分享一下。分小组交流,过后把小组里有价值的图片、牒片里的资料等用多媒体呈现出来,共同玩赏、阅读。教师相机出示下面的文字课件3,让学生阅读文字,感受双龙洞的奇、妙、趣。

课件3:

内洞奇观

舟至洞内豁然开朗,内洞面积约200多平方米,洞底崎岖不平,洞顶高低起伏,石壁上的钟乳石、地面上的石笋、纵横交错,奇形怪状,千姿百态,似人似物,各具风采,故取名有“黄龙吐水”、“青蛙盗仙草”、“单峰骆驼”、“龟蛇共生”、“寿星仙桃”、“彩云遮月”、“倒挂蝙蝠”、“天马行空”、“海龟探海”、 “金鸡展翅”、“龙台龙帐”、“龙麟龙爪”等。妙趣横生的景观,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在灯光映照下,宛似置身于水晶龙宫之中。明代大旅行家、探险家徐霞客游此洞时,在游记中写道:“中悬重幄,水陆兼奇,幽明凑异者矣”。

4、择段演练说话:

评析:“共议‘导游’”这一环节,力求体现开放性阅读用好教材、超越教材的理念。如何让“导游”的语言实践活动不沦为对文本内容的简单“复制”,“说法论技”、“问题发难”、“交流课外资料”等策略即为文本的阅读推开了一扇扇通往广阔的“窗”。课堂上,思维的火花绽放纷呈,荡漾着浓郁的人文气息。

五、设境导游──体验角色,内化文本,创生语言

1、“导”“游”互动:

景点:山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等。

教师:提醒两方角色动作、语言、神情表演逼真,并配合学生表演,用多媒体展示图画、文字等营造情境场。

“导游”:到讲台前,手拿导游旗,随兴为游客导游。

“游客”:随机观看、赞叹,向导游发问,也可对“导游”作出评价。

2、“游客”抒怀:

游览了双龙洞,你一定有许多的话要说。游览胜地总有凿得十分平整的“回音壁”,那是让文人墨客留下感言的。如果让你来写,你会写些什么呢?可以是一个词,可以是一句话,想写诗也行。(教师可在黑板上简笔画出石头,让学生写上石头,以激发更大的兴趣。)

评析:这一步骤,是学生个性化阅读成果的反馈,学生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有文本语言的吸纳,也有创生语言的倾吐。课堂上洋溢“趣”,流淌“味”。学生在演说过程中,焕发出了生命活力,个性品格也随之成长。

六、走进自然──延伸课外,记录人文生活

选定地方景观,组织学生郊游,让学生详细记录郊游的经过及所见所闻,尝试写一篇游记。事先可安排习作水平高的学生观察,写出导游词,在郊游时给同学们导游。

评析:“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从面对文本的课内感悟汲取走向回归自然的课外体验运用,拓宽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并形成语言实践的技能。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妈妈的爱
我最喜欢的格言
人蚊大战
五指争功
晚饭后的考试
我发现的奇特现象
有趣的实验
南海影视城欢乐游
嘿,奇妙仙子
勇敢画下去
我班女生的小恋曲
现实离梦想有多远
去shopping吧
五官争功(王秋晨)
校园的早晨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研究
诗词课堂教学的一点建议
企业并购风险问题分析与控制
古代与官场风波有关的离婚
揭晓写好毕业论文的三大关键点是什么
盘点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有哪些基本要求
我国就业质量评价研究
详解如何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选题具体方法技巧有哪些
嵌入性人力资源属地化管理理论模型与应用探索
医学毕业论文的种类及撰写规范大盘点
中学校园合唱艺术探析
诵读千古美文 演绎书香人生
养老保险制度内生激励机制与个人退休决策
恰克图茶叶贸易研究
借助背景 鉴赏诗歌_语文论文
考试作文应急处理九法_语文论文
中考话题作文语言创新佳作例评_语文论文
2004年广东省中考满分作文点评_语文论文
学复句 读对联_语文论文
课文中的自然美_语文论文
读课文 学对联_语文论文
说说杂文的阅读_语文论文
爱国,是一种极高贵的感情活动——第二单元导读_语文论文
因家乡而起 为家乡而作——“故土•乡情”类话题作文导写_语文论文
精美新闻导语欣赏_语文论文
“仿词”例说_语文论文
考场作文结构创新五法_语文论文
“感悟”话题作文写作导引_语文论文
名胜联例说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