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对情景的创设,虚拟特定的生活情境,设法让学生投身其中,通过现场“经历”获取语言运用的直接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代替枯燥乏味的分析,讲解。

一、活化体验,感染学生

1、课堂伊始,我播放抒情优美的音乐,配上连续不断的雄伟的、秀丽的、优美的祖国山河图片,力求从视觉,听觉上给学生以震撼,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在学习,体会“孔隙”窄小特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⑴ 让学生当游客,互相地背靠背,肩并肩,模拟躺在船上,体会一下过孔隙的感受。此时,将教室内所有的灯关掉,视觉上的明显变暗,使学生感受到了强烈的感官刺激,营造一种过孔隙时的气氛,从而加深了对孔隙特点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一下子就有了紧张和害怕的感觉,仿佛身临其境了。

⑵ 教师在学生渐渐进入情景时,范读这两句话,紧接着给学生看过孔隙的录像,并配上紧张的音乐渲染气氛。

⑶ 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感受。

这样一来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想象,学生的理解就更加形象深入具体了。教师层层深入的引导,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了过孔隙的感受,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感受到了孔隙低矮窄小的特点。从而文章的这个难点得以突破。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作为审美的主体,通过感官与心智去感受、去体验。

二、多层感悟,发展个性

感悟是一种发现的过程,是学生在自己的探索或体会过程中,不断发现、明晰概念的过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组织和参与讨论,适当点拨。在本节课上,我把感悟分成了三个层次:

1、第一个层次:

看图感悟。通过课件分别出示路上、外洞、孔隙、内洞景点的图片,让学生先从视觉上对景点的感悟,谈印象感受。

2、第二层次:

学文感悟。通过教师的范读,引导学生原原本本地“读”、平心静气地“读”、整体联系地“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孔隙”特点的理解,体会。

3、第三层次:

体验感悟。通过创设虚拟过孔隙的情境,把学生很自然地带进课文的情感当中。通过谈感受,汇报对文本语句的理解,间接地让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完成对文本语言的玩味、赏析、内化;方法的历练和提高;情感的体验和熏陶。

感悟不是老师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体会、感受、领悟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教学中的共同探讨者和引导者。每个学生因个体差异,各自的感悟都不相同,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感受时思维是发散的,不会人云亦云。

相反地,在初定的教案中,在欣赏孔隙特点教学时,我设计这么一个大环节:让学生单调地反复地读课文,谈感受;读课文,谈感受……老师则“不厌其烦”地对所谓的重点词句分析!分析!!再分析!!!结果,学生们的“感受”是一样的,来来去去就是说,“我感觉孔隙很小,很窄”,却没有说出自己独特的体验;课文朗读起来平淡如水,课堂气氛非常沉闷,整节课下来,老师上得辛苦,学生上得无趣!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本节课,注重教学形式的灵活,如:在让学生汇报作者游览双龙洞的景点和顺序时,通过设计填写“游览入门券”的形式让学生汇报,而不是单调地指名回答,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

在最后的作业超市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地设计了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的题目,争取不同程度上对学生的最大限度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看来,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少些理性,多些情趣”,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引导学生学得主动、扎实、灵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山的那边
日记一则
假文盲
我的弟弟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
雨中晴
我成功了
我的课余生活
《奔马图》
老爸小传
长绳之战
我们爱你啊,无锡
我的同桌
快乐的飞雪
我长大了
2004年总务处工作计划
问安镇中心小学2006——2007学年度工作计划
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娜姑中学2004-2005年学校工作计划
学校上半年工作总结下半年工作计划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2005年度总务处、勤工俭学处工作计划
2006学校工作计划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绿色学校工作计划
年度第一学期校本培训计划
娜姑中学2004—2005学年度政教处工作计划
2005年春季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
2003-2004第二学期总务处勤工俭学处工作计划
木渎第五小学教科室(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
实质竞合的科刑刑法论文(1)
传统文化的养生观研究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端午节说闽台端午茶
新春佳节 文化相伴
看看身边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现代人居文化批判判
香港与外国刑事司法合作制度研究(21)刑法论文(1)
传统文化对美术素质教育的影响
香港与外国刑事司法合作制度研究(23)刑法论文(1)
扎根传统文化沃土培育现代德育之花
对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思考
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服装设计应用中的改进和提升
“人本位”的刑法观与吸毒行为定性分析刑法论文(1)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1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案
《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案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案例分析
《桃花心木》一文教学流程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材简介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1
《匆匆》一文教学感言
《顶碗少年》优秀课例
《我最好的老师》教材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