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7
找准读写结合点 挖掘教材新资源──教《将心比心》后有感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合理地利用教材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大语文”教学现在也要求我们教师具有驾驭教材的能力,既要走进教材,又要走出教材,又要灵活、高效地使用好教材,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
今天,我讲了《将心比心》一课后,对此有了真实、深刻的感受,而原因正是我感觉自己挖掘到了这一课的新的教学资源,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这篇课文篇幅较小,条理清晰,结构简单,只有一详一略两个意思相近的小故事和最后一个点明中心的小段组成。全篇只有三段话,而就文章内容和思想而言,也极易理解,因为故事语言通俗易懂,文章结尾又有点睛之笔。面对这样一篇文章,备课时,我犯了难,是像往年、像其他老师们一样,只将备课参考书中对本课提出的思想教育之类的目标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轻松上完一节课呢?还是再挖掘点什么?渗透点什么?望着课文一长一短两个小故事,忽然灵机一动“技”上心来,平时孩子们的文章总也写不具体,给他们讲了不少方法,费了许多口舌,可他们对“怎样把事情写的具体、细致”,仍然是模模糊糊,似懂非懂,而这篇课文的两个故事,内容相似,情节相近,但却一个简略,一个写的非常具体、细致,这不正是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具体的再好不过的课例吗?学生通过这两个故事的比较,尤其是第二个故事中那些具体、细致的人物动作、神态、语言、语气、心理活动等等一系列细节的描写、刻画,一定会更直观地感受到:如何把事情写的具体、生动!于是,一个自定的教学目标出现了,一个新的教学思路清晰了,一节暂新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有机结合的精彩课堂生成了!
课后,有几个学生跑来七嘴八舌地告诉我“老师我会写作文了,我以后也会把事写具体,写详细了”,“
老师,我想把第二个故事背下来,人家写的太具体了……”。
是的,上完这节课,我也很兴奋,我想,我们的语文课,也许就应该这样备,这样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啊!妈妈!我回来了!
- 说梦
- 做星星,真好
- 我的口水弟
- 从“77”到“97”
- 未来的学校
- 爸爸我想对您说
- 从一幅画说起
- 老师谢谢您
- 第一次真好
- 当灾难来临时
- 一件怪事
- 阳光行动
- 未来的机器人真可怕
- 做一本书,真好
- 小学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 2011学年第一学期实习就业指导处工作计划
-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文科教研组工作计划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勤工助学部2011年秋工作计划
- 小学科研室2011—2012年上学期科研工作计划
-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教学、科研、师训工作计划
-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导处工作计划
-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数学学科组工作计划
- 2011学年第一学期中学教科室工作计划
-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小学工作计划
-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小学科研工作计划
- 小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 2011第一学期高三工作计划
- 2011—2012学年上学期化学组工作计划
- 论家庭暴力状况的法律分析_民法论文(1)
- 论缔约过错责任_民法论文(1)
- 民商事纠纷与刑事犯罪交叉时民事合同效力认定_民法论文(1)
- 论合同责任_民法论文(1)
- 对我国民事主体资格理论的反思_民法论文(1)
- “抢媳妇”现象刍议_民法论文(1)
- 关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_民法论文(1)
- 从个案看股东虚假出资的民事责任_民法论文(1)
- 对家庭不法侵害实行正当防卫的探究_民法论文(1)
- 论过失相抵制度中受害人的过错_民法论文(1)
- 知识产权民事诉讼中的既判力问题 _民法论文(1)
- 物权行为理论的批判与矫正_民法论文(1)
- 民事诉讼视角下个人独资企业债务的承担_民法论文(1)
- 法国民法上的“表见行为”_民法论文(1)
- 性骚扰行为的侵权责任形态分析_民法论文(1)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4第一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4第二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5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3第一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0第二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2第二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3第三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2第一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0第一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3第四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3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