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2
争辩:放飞灵性的翅膀──《自然之道》教学随笔
《自然之道》是一篇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文。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作些什么呢?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
当教学向导极不情愿地救小海龟时,我说:“同学们,你们同意向导的做法吗?”课堂上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生1:“我同意向导的做法,如果不救小海龟,它就会被嘲鸫吃掉,那是多么残忍的事啊!”
生2马上反驳:“小海龟不会被嘲鸫吃掉,因为第三自然段说它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它是个侦察兵。”
生3:“它是个侦察兵只是作者的猜测。”
我马上引导学生抓词:“你从哪看出这是作者的猜测?”
生3:“从‘似乎’这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4:“第二自然段说太平洋绿龟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就要成为食肉鸟的美食,海龟在长时间的生活里,肯定会想出一些办法来对付食肉鸟的。”
生5:“下面的课文已经写了‘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就说明向导做的不对了”。
无形中学生已经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了。
还有的学生不服气:“既然这么做是错的,向导为什么还救海龟?”
此时已经不用我点名,马上有学生站起来解释:“因为面对的是我们的焦急、责怪,不能见死不救。”
“也许他是个著名的生物学家向导,他怕我们回去以后和别人说他见死不救、没有良心。”
争论已经到了高潮,看到大多数同学已经同意向导的做法不对,我因势利导:“同学们,向导的做法不对,他自己也知道,所以他才淡淡的说,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那么在这里自然之道指地是什么呢?”
学生马上回答说是太平洋绿龟有保护自己的方法,教学难点由此得以突破。
有专家断言,21世纪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课堂教学理当为学生创设放飞灵性翅膀的机会。这一设计把辩论活动引入课堂之中,激活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的情感、兴趣、个性、灵性、人格等在争辩交流中得以呈现,撞击,给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提供了一个时空。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我想我们应该凭借课文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性,让课堂教学成为一曲和谐的生命合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春天的花园
- 雪
- 春天的声音
- 夕阳下的贺江
- 家乡的小河
- 春雨
- 雪
- 我看到你了 春
- 杨树叶
- 春游川北民俗文化园
- 春姑娘的宴会
- 我爱春天
- 云
- 春天来了
- 云
- 浅议如何提高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质量
- 分析上市企业融资意义思索
- 高速公路跟踪审计可采取的审计策略
-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 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监管关联分析
- 物流管理状况及完善途径
- 浅谈我国内部控制与财务报表整合审计策略
- 房企人力资源管控路径探讨
- 论物流管理校外实训基地建构途径
-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现实思考
- 对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及思考
- 浅谈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
- 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履行为民审计职责
- 企业文化管理融合分析
- 分析链际竞争下的房地产企业供应链成本控制研究
- 兰兰过桥(A、B案)3
-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案例(二)
-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A、B案)3
- 火车的故事(A、B案)
- 火车的故事(A、B案)2
-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A、B案)1
- 《两只小狮子(A、B案)》2
- 地球爷爷的手(A、B案)2
- 《两只小狮子(A、B案)》3
- 兰兰过桥教学案例(二)
- 地球爷爷的手(A、B案)1
- 火车的故事教学案例(二)
- 棉花姑娘教学案例(三)
- 兰兰过桥(A、B案)
- 兰兰过桥(A、B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