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08
让我们这样做──《自然之道》听后感
今天上午我们听了马老师执教的《自然之道》一课,本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拯救了一只被嘲鸫咬啄的海龟“侦察兵”,结果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而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课文内容较浅显易懂,关键在于让学生懂得道理即可,因此马老师根据本文的特点,采用了“质疑——释疑”的方法让学生自学课文,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挺浓的。由于课一开始是学生提出了自己不懂的问题,因此,接下来老师让读书并讨论所质疑的问题时,学生讨论的挺激烈,在汇报交流时更是争先恐后的发言,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听课的教师不禁露出满意的笑容,感叹到:“如果学生节节都这样该多好呀!我们再也不用为大部分学生不发言而着急,再也不用为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而犯愁,再也不用为讲过的内容,考试时仍旧不会而恼火……”
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老师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时讲课中大部分学生的兴趣调动不起来?为什么老师苦口婆心地给学生讲新知识,他们不领情?为什么老师一再强调认真听讲,他们仍旧我行我素……再联系马老师的这节课我似乎已经找到了答案。马老师在本节课中没有维护纪律呀?没有强调让学生专心听讲呀?我们也没有看到大部分纹丝不动的“看客”呀?看来还是与他“自己质疑——同伴释疑”这种教学方法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也曾发现过一说让“质疑”学生便争着问,争着解答,这可能是学生终于得到了发挥主体性的机会了吧?他们不愿意听老师唠叨那么多,也许老师讲的他们会,而他们不会的地方老师没有讲到。所以他们才没兴趣,所以他们才注意力不集中,所以他们才不领情。
这样一分析,我又想:既然是这样,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又何必自找烦恼,自讨苦吃,自找火发呢?何不每节课让学生先质疑,然后通过讨论,交流来释疑,对于一些重点问题如果学生没有问到,最后老师作以补充,这样一来我们是不是就不会为大部分学生不发言而着急,再也不会为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而犯愁,再也不会为考不好而恼火了呢?学生的主体性会更好的得到发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养小宠物好不好呢?
- 保护我的鸡蛋宝宝
- 逗人的小乌龟
- 骄傲的大公鸡
- 母狗和小狗
- 我的好朋友小黄
- 可怜的小鸟
- 我喜爱的锝
- 小野猫
- 小蝌蚪
- 可爱的小花猫
- 保护鸡蛋宝宝
- 我最喜欢的鸟-燕子
- 小白兔
- 我家的鱼
- 全球化背景下新贸易保护的特点与成因(1)
- 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满意的提升对策探究
- 国有商业银行低效的原因及对策
- 我国推行低碳经济的策略研究
- 试析创新管理视野下的组织结构(1)
- 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设经验和发展对策
- 大学生医保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试论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与教师激励
- 经济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 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及抑制措施
- 论中国古代伦理财富观及其现实转换
- 论析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 澳洲资源开发项目投资结构的主要风险影响分析
- 论学校体育要牢树“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 《落花生》教学实录
- 鸭子?天鹅?──谈语文教师对课文内涵的把握和处理
- 作文:学《落花生》有感
- 作文:读《落花生》有感
- 《落花生》案例赏析
- 《落花生》教学后记
- 《落花生》教学杂谈
- 《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 作文:赏《落花生》
- 为“让学生自己留点作业”叫好
- 注重积累 训练思维──《落花生》造句训练示例
- 花生“落“下来没有──三种教法折射出的理性思考
- 《落花生》课后题解
- 《落花生》真的过时了吗
- 再看《落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