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03-26
《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
上一周,杨主任亲临我们四年级语文备课组听课、评课、指导,使我们收益匪浅。我准备了《蝙蝠和雷达》一课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现就教学情况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蝙蝠和雷达》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为了突破难点,使学生便于领会掌握文中所要说明的道理,我通盘考虑,精心设计如下: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上课伊始,通过蝙蝠夜间飞行的视频,让学生发现蝙蝠飞行本领高超,于是,人们怀疑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设下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以小组为单位自学4~5节课文,亲自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为了面向大多数,让每个学生得到练习的机会,人人动脑,个个动手,我将印好的小练习纸条发给学生,分小组讨论填写。
试验顺序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学生自学后大多数学生得出结论:蝙蝠飞行探路是离不开嘴和耳朵的。当时吴恺同学提出: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我接着出示了课件,上面有这样两个句子:
1、蝙蝠是用嘴和耳朵探路。
2、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让学生思考到底谁说得对?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意见出现分歧,开始争论,自发的形成一种研讨学习的氛围。最后的出结论: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并且能够简要地说出原因。
我趁热打铁,接着小结:丢掉“配合”是不科学的,因为第二次和第三次试验,分别塞住蝙蝠的耳朵和封住蝙蝠的嘴巴,它都无法正常飞行。那么也就是说:单独将蝙蝠的嘴和耳朵露在外面,蝙蝠就失去了探路的本领,从而说明蝙蝠探路时嘴和耳朵这两样器官在其飞行时必须同时使用,才能发挥作用,所以一定要说: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有一种成就感。
二、线条板书清晰 呈现学习脉络
接下去就要研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
板书如下:
这部分板书的出现,形象地、概括地展示了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用箭头、图示形象而逼真地标明蝙蝠怎样探路夜飞,使学生能看出蝙蝠的嘴能发出超声,耳朵能接收超声的这种特殊本领,从而进一步明确“配合”的重要。在此基础上我又进一步进行补充,蝙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蝙蝠不仅仅知道了前面有障碍物,而且能够清除的知道其大小、位置及性质。然后让学生试着说一说蝙蝠是如何捕捉飞蛾的?学生看着这部分板书,能够清除的说出蝙蝠捉虫的过程,加深印象,从而起到了帮助理解,加深理解的作用。
然后,放手让学生熟悉运用上面所学到的知识规律。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使飞机也能夜间飞行,我着重指导学生理解的部分是:雷达工作的原理。并且总结归纳板书如下:
这一部分内容是我们教学的难点,以往我们会让学生按图示的内容,口述出飞机靠雷达夜航的过程。但是,今天我设计了一次情境对话:说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发现了夜航的飞机,它非常惊讶地说:我以为只有我可以在夜里才有这么高的飞行本领,它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怎么也可以在夜间这样自由的飞翔呢?蝙蝠心理很疑惑,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他决定拜访雷达,你想一想蝙蝠会问雷达一些什么问题?雷达会怎么回答?这样的对话练习,既考查了学生对于难点地掌握情况,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课堂气氛活跃,改变了过去阅读教学只是枯燥的口述雷达工作原理的形式。
三、拓展延伸 知识迁移
在学生已完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扣住课题进行牵引:“蝙蝠和雷达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在这时提出这一问题,基本上已是水到渠成了。学生都能明白雷达的发明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于是,我因势利导,话题一转讲:科学家研究蝙蝠探路的方法不仅仅发明了雷达,还发明了声纳和扫雷仪。你能够试着说一说声纳和扫雷仪的工作原理吗?进一步考察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基本上能够把它们工作原理说出来,教师再加以适当的补充说明。
拓展延伸:就这样从动物、植物身上得到启示。他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不断实验研究,进行发明创造。于是,再问学生:人们还从哪些动物、植物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过什么呢?让学生们联系课内外知识讨论“潜水艇”、“水草和锯”、“蜻蜓和直升飞机”、“人脑和电脑”等,激发学生对仿生科学兴趣。
四、回顾与反思
正像杨主任说的那样:如果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模仿老师的第一部分板书,用相似的有关文字和线条表明飞机夜飞的道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部分板书。(略)整个板书,是师生共同完成的。这样,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凝成了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就更好了。结合王晓梅老师和杨华瑞老师的意见,我觉得同志们说得很对,个别问题的设计模糊,而且课堂上还要注意师生的情绪的交流。
看来,课堂教学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永远都是一个新的课题,永远充满着挑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河哭了
- 多彩的石榴
- 妈妈的爱
- 爬楼梯
- 快乐的奇乐儿童乐园
- 春天来了
- 我和同桌
- 地震中的小英雄
- 谁的本领大
- 《夏》
- 这就是我
- 春天的发现
- 郊外的秋天
- 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 帮助
- 2009年12月入党申请书范文
- 90后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
- 2012年3月青年入党申请书范文
- 工作后递交的入党申请书范文
- 简短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
- 企业领导入党申请书范文
- 2009年预备党员入党申请书
- 2009年入党申请书范本
- 2009年入党申请书范文2篇
- 2009年12月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 最新入党申请书范本3篇
- 09年大一新生入党申请书范文
- 铁路工人入党申请书范文
- 2009年校长入党申请书范文
- 2009年通用教师入党申请书范文
- 轻轨线路采用正常线间距单渡线的研究
- 市郊铁路运营管理体制探讨
- 某地铁车站基坑施工信息反馈与施工控制
- 德性伦理、自由社会与美好生活
- 论政党执政文明与党政关系改革
- 大连轻轨跨海滩桥梁基础施工技术
- 利益集团理论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 转型中的俄罗斯政党制度
- 地铁车站光环境处理的思考与探讨
- 政治人类学研究的几个问题探析
- 广州地铁2 号线屏蔽门系统的选择
- 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有序增长相关研究
-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理论的贡献
- 城市中心区地铁施工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及对策
-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 《丑小鸭》教学设计
- 《丑小鸭》教学设计片段
-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一
-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二
- 《画家和牧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点评
-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一
-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四
- 《丑小鸭》教学设计一
-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片段
-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一
-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2
-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三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一
- 《丑小鸭》教学设计二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