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5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杂谈
〖课堂温度〗
科学课上,孩子们享受着智力冲浪的乐趣,从猜一猜,想一想,试一试,验一验中感受着科学学习的无穷魅力。“你们知道里面的线路是怎样连接的吗?”教师一问,学生便想开了,有的说是一与二相连,有的说是二与三相连,有的干脆说拆开来看看……那积极参与的气氛,就像这暖暖的春意一样怡人。
如果我们语文课也能让孩子们如此投入,那就是我们语文教师最大的快乐了。由此,我想到课堂气氛应该是有温度的,教师满腔热情地启发点拨,学生兴致盎然地读书交流,师生关系融洽,教学互动和谐,思想火花迸发。
《大自然的启示》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该课文不光告诉了我们许多科学的知识,使我们明白了大自然中的生物是我们人类的老师,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生物为我们人类带来了智慧,从鸟儿飞行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从车前草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建造了螺旋型的楼房……而且这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也启迪着孩子们的智慧。如果学习就此打住了,那么这课堂温度就不可能再上升了。就像是一壶水正在加热过程中,水已开始微微发热,但是如果停止加温,水反而会逐渐变冷。于是,我又读了一则课外的“大自然的启示”,不过听后要让孩子说说人们从谁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孩子欣然同意,那洋溢的喜悦之情,就像春天里最美的桃花。一听完,学生就争相回答:“人们从响尾蛇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仿生红外线和空对空响尾蛇导弹。”看,孩子听得多认真,学生们亮晶晶的眼睛告诉我这个做老师的,这时的课堂在升温啊!我又稍稍添了把火,尽量让水沸腾起来:“用我们的眼睛去观察,用我们的大脑去思考,我们一定会发现更多。请同学们自己去发现吧,‘大自然的启示’可说是无处不在啊!”出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表格,让学生自己来学习。
虽然课堂时间有限,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来不及完成,但这课堂余温还在――回家后,学生通过上网或看书,都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还一个劲地说:“这样的作业好!有劲!”作为老师的我,心想:能让学生乐于学习,这便是语文课堂学习的最佳温度了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鲸的自述
- 我爱仙人掌
- 路
- 學貴有恆
- 蘑菇的启示
- 太阳的自述
- 少儿写作入门班介绍
- 超级垃圾桶
- 中国在我心
- 理想.奋斗.成功
- 生活用品文具和餐具的争吵
- 小猫自诉
- 只要你在不停地走
- 蚕的一生
- 陆地“杀手”——沙尘暴
- 武汉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学生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 邢台市乡镇医生继续教育的研究及对策
- 大连市组工干部分类培训教学方法改革路径探析
-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策略
- 能力导向型教学模式在本科财政学教学中的应用
- 浅谈大二时光应如何度过
- 高等院校开展暑期外语支教活动的调查
- 微课的摄录与后期制作探究
-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与整合模式的探究
- 呼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走进《原理》教学
- 民族班电机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教材话语及其关系
-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意义
- 西方经济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方式探索
- 学校文明礼仪活动德育功能的实现途径
- 《游漓江》教学设计
- 《蝈蝈》教学设计
-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 《藏羚羊的故事》教学设计
- 《三峡之秋》课文
-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 《游漓江》其它杂项
- 《三峡之秋》教学札记
-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 《游漓江》课文
- 《我没有钓到那条鱼》教学设计
-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 《游漓江》教学设计
- 《游漓江》教学设计
-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