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08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实录及评析
新课程在提高教学有效性上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下面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片断来谈谈:
师: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并把自己最喜欢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准备读给全班同学听。(生自由朗读课文)
生A:我读的是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啊,我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师:我听出你在读三个“和平”时声音一个比一个轻一些,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A:因为这是爸爸临终前想说的话,他越来越虚弱了,所以渐渐读得小声。
生B:老师,我有不同意见。
师:说说你的看法。
生B:我认为应该一个比一个读得重。因为爸爸要让我听见,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最后让全世界都听见。我想读一下。
生B读,全班掌声。
生C:我觉得还是应该逐渐读得小声,并且越来越慢。因为这是爸爸从内心发出的呼喊,它像回声一样,久久不能消失。我来读一下。
生C读,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孩子们说得真不错,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读出了自己的见解。那么就用你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再读这一句吧!
【分析】
《新课标》的提出,使语文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标准》规定:“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对传统语文教学重接受轻探究,重认识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的被动、封闭、接受性学习方式的否定和扬弃。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尊重。这节课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两点:
1、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等待被灌输的“瓶子”,不是老师的“应声虫”,而是“一团待燃的火”,是一群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学生有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世界,从而能创造性地理解作品、表达思想情感。教师扮演着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己质疑解疑,发表独特的感受、体验,使学生全方位地感悟文章的情感,即为“悟情”。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追求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提倡多角度的阅读,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产生出新意,此为“生情”。
我们所倡导的创造性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采用“联想、想象、体味、推敲等思考方法,感悟阅读材料的思想感情,获得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解读能力,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写作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可见,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了,他们沐浴在课改的春风里,多幸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陈伊玲的故事
- 意地生活
- 陈伊玲的故事
- 意地生活
- 意地生活
- 捍卫汉语
- 意地生活
- 节
- 想天空
- 想天空
- 想天空想天空
- 节
- 想天
- 月泻树丛中
- 意地生活
- 关于幼儿教师管理的新向度:柔性管理
- 以发展分第一要务把广东建设成分经济强省(1)
- 中美日三国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研究(1)
- 关于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西部开发中东西企业合作途径探析(1)
- 新制度经济学的错误命题探析(1)
- 从蒙台梭利的教师观看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 中国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结构的关系(1)
- 论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观察力
- 从“师傅"的角度解读幼儿园师徒制教师专业成长模式术
- 刍议新课程背景下幼儿教师新教学智慧的生成
- 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要素的国际流动特性(1)
- 试论正确理解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1)
- 我国房地产投资基金发展探讨(1)
- 关于幼师生幼儿教师专业技能职前培养策略研究
- 《雨点儿》
-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1
- 《司马光》教学设计5
-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2
- 《要下雨了》识字教学
- 《司马光》教学设计4
- 《司马光》教学设计5
- 《司马光》教学设计6
- 《司马光》教学设计5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司马光》教学设计3
- 《司马光》教学设计7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两只鸟蛋》
- 《司马光》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