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反思
今天,我终于上完了我的参赛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在紧张、兴奋之余写下如下文字:
这节课我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品读结合、读议结合,因为它是深入语境地有效手段;疑问主要从文本中来,答案主要从文本中去找,要不离文本,紧抠词语,有时要咬文嚼字。
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多样,活动时间占一节课的三分之二。我本身的情感也很到位,有节奏、有韵味,自信、放得开。预设后的生成主要在我的意料之中,有些在意料之外。有几处亮点:
其一,开课时齐读课题3遍,就课题质疑,学生提出了两处关键的问题:谁和我们一样?什么是享受春天?然后带着这个问题自学。
其二,个性化朗读。我让学生自选一节诗来读,我不作任何朗读技巧的指导,只是一遍遍地反问学生:你读得很气愤,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你把最后这个问句读得特别重,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允许学生采用多种读法来表达情感,真正使朗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其三,在读中回答问题。当学生选读第5节时,我发现在自学时有一个男同学在省略号处产生了疑问,我现场修改了自己的教案,没有由我来提问,而是由这个男同学来问:“诗歌的结尾为什么有个省略号?”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想到了作者没有说完的话,那就是隐藏在文本后而后话──和我们一样享受和平,此时,我板书了──“享受和平”四个字,并问学生:“开课时你们提出的问题,现在能回答了吗?”结果说学生说到了,我马上板书──全世界儿童。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出又由学生解答。
其四,激情拓展:
备课时,我偶然从一本《读者》杂志上发现了四幅获奖的法新社摄影作品,而且全是孩子在战争中饱受摧残的。我配上郭峰的《让世界充满爱》的背景音乐,十分煽情。我先自己就最难写的一副图写了一节小诗:七八九岁的年龄,本该在校园里学习知识,可是这位身背泰迪熊的男孩却举着枪惊恐万状,这究竟是为什么?然后让学生现场填词。从现场的生成情况来看,和我预设的差不多:婴儿睡在货车下和非洲女孩失去父母的两幅容易写,写的人较多。伊拉克少女失去家园的有一个孩子写了,写得也较好,我事先怕写不到的,但事实有人写了,我很开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护士节
- 放风筝
- 蚯蚓真有趣
- 我最喜欢的一个人
- 我学会了转呼啦圈
- 我为自己感到骄傲
- 帮妈妈想办法
- 美丽的秋天
- 巧“捞”菜刀
- 吃西瓜
- 丰收的秋天
- 好消息
- 小熊真可爱
- 歪尾巴的小金鱼
- 我的小卧室
-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知青美术
- 构建干部工作落实“四权”的民主机制研究
- 意大利法中违约解除效果实证考察(1)论文
- 对我国虚拟财产侵权纠纷的法律分析(1)论文
- 情势变更制度之确立与处理非典型肺炎疫情案件(1)论文
- 浅议代议民主制的理论与实践
- 政府的规模与范围(中)
- 市政道路上的井盖致人损害赔偿责任承担问题研究(1)论文
- 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过去与未来
- 浅述人大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 民事审级制度之研究(1)论文
- 关于改革选举制度的思考
- 事实推定与证明责任(1)论文
- 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政治社会学的观察与分析路径
- 民主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 《司马光》教学一得1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五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一
- 《司马光》教案
- 《司马光》教后
- 《司马光》教学处理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四
- 《司马光》教学一得
- 《司马光》教学
- 《司马光》教学案例
- 《司马光》教学实录
-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十一(第一课时)
-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司马光》教学设计
- 《司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