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唱响生命之歌──《生命生命》教学后感

唱响生命之歌──《生命生命》教学后感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唱响生命之歌──《生命生命》教学后感

我教学生学习课文《生命生命》,面对文章简洁朴实的语言和含蓄深邃的思想,不是让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冷静地分析理性地归纳,而是以当事人的身份,直接面对,由衷地感悟人生。教学结束了,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以往,我的阅读教学总是依据三维整合的原则制定教学目标,一贯以落实听、说、读、写为基准,师问生答,有板有眼。这样的课堂当然能很好的应付考试,我也曾为此得心应手、颇感满足。叶澜教授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语惊醒梦中人,他促使我在生命化教学与学生和谐发展方面做了崭新的尝试。在课堂上,我顺应儿童的天性,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置身于文本的特定情境,还原并经历文本表现的生活,从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享受人生的美好经历。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有一句名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上课伊始,我没有站在自己的角度给学生设“陷阱”、套“笼子”,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出发,引导他们在课题上加上不同的标点,再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种设计新颖别致、富于想象、引人入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生活体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不同程度的情感表白,自然生成了与课文情感相融合的特定情境,促使他们对生命的解读有了初步认识,进而进入“角色”,溶入课堂之中。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文章作者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这就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想象的飞跃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借助文本内容这个“他山之石”,创新出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这个“玉”。学生领悟到: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引起学生情感上的震撼。在教师的引领下,他们借助文本中的优美的语言内涵,走进作者内心,主动获取感受,最终形成自己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为完成这一精彩的教学环节,我首先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引领他们感受生命的存在;然后从学生感受最深的地方入手,引导孩子们表达生命,欣赏生命;接着从典型事例入手,加深学生对生命的体验;最后从师生自身情状入手,面对生活,演绎生活。如此不断升华、反复咏叹,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共鸣,产生对美好生命的向往与追求。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过程,让课堂上师生鲜活闪现的智慧之光相映生辉,并最终陶醉其中,乐而忘返。

三、“心有灵犀一点通”

课堂上,我用真诚的生活化的语言与孩子们交流,促使学生敞开心扉,大胆倾诉那些极具启发性和亲和力的语言,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产生感悟,让学生一触即发。同学们从课文、资料和自身现实生活中充分地感受着生命,表达着生命,也演绎着生命。他们惊异地发现:原来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事情值得去关注,去体会。“心由情动,文随情发。”我不失时机地拿出纸笔,邀请全班同学写下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至此,师生以情入文,以文抒情,最后以情品文,学生用心书写的生命音符让人随之高歌。可以说,这种情景交融的童心世界的值得百般珍视的课程资源!作为教师,面对这种情形,我欣喜若狂。我深深明自由表达正是学生独特感受的流露,是智慧迸发的火花,是对生命的美化和呼唤,是来自了:指导学生走进文章,不单单是知道和懂得,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是“主客融合,物我同境”的真正实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学伟人邓小平
苏州的高楼
妈妈让我玩
小曼雅的愿望
一次深刻的教训
制止战争保卫和平
未来的汽车
不再做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
苦瓜与黄连
我的探索
班长竞选词
猫的自述
如何写好你的日记
冬日之圣
我学会了英语,我非常开心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公证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
无刷同步电动机欠压跳闸问题的解决方案
论教育服务业发展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
浅析电梯及曳引机产生振动、噪音的分析以及应对措施
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孤岛”效应
财务管理课程《财务分析》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幼师虐童的犯罪学分析
新时期完善青年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的思考
坚持依法协商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探析与对策
如何判断保全证据公证中证明材料取得方式的合法性
论刑事禁止令的司法适用及执行
项目教学法在《建筑电气工程图识图》中的应用研究
从法律的价值和效果谈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札记
《题西林壁》教学札记
《题西林壁》教学札记
《四时田园杂兴》课文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教学札记
《四时田园杂兴》教材理解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作者简介
《四时田园杂兴》问题探讨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